-
李果1,闫晓军1,丁水汀2,孙大坤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中国民航大学).从跟跑到领跑:航空发动机战略转型的本科人才能力重塑[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毕研俊,侯振华,邹仲平,马广超,郭冬梅(山东建筑大学).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微体系构建与实践 ——以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刘辉,陈昕昀,朱汉祎(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医学院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矫媛媛1,潘晓刚1,侯臣平2,马满好1,陈杰1(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本科专业课“大思政”内容设计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孙锐,刘超,丁志中(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工业安全与应急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基于课程项目的随机信号分析金课建设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葛晓冬,王晓东(沈阳工业大学商贸学院).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经管法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沈阳工业大学商贸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周荣伟,尹喜,姚阳(广东海洋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以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助力人才培养的探索 ——以广东海洋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陈洁丹,王蕾蕾(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粕谷哲“4∶6”冲煮法在咖啡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何冠谛,刘丽,文雪峰,刘鸿雁,何腾兵(贵州大学农学院).全面提升本科生素质:强基础-重实验-塑能力的级联培养模式[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马莹,王奇利,曹静,魏鑫,孙乐(西安航空学院).应用型本科高学历人才引进教学模式的改变与实践 ——以材料类专业课为例[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林瑜琛,郑瑞涛,张欢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思政课“五个课堂”建设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张丽霞,苏家芹,甘春芳,周志强(南宁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师范生校内试讲与校外教学实践的差异性研究 ——以化学学科为例[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缑倩倩,王国华(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Seminar 教学法在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应用探讨[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孙源(洛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化语境下俄语课堂教学生态模式构建[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黄威,刘加一,殷彩玉(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海洋平台设计原理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茹婷婷,刘杉杉(吉林建筑大学基础科学部).物理化学虚拟实验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张巧月,张瑞,刘洋,刘扬,郭艳,郭志旺(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高校四大排行榜表现分析[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陈艳(南通职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共同体构建策略[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匡祥琳(百色学院).“互联网+”视角下应用型高校的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高虹(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论高校新能源技术及应用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J].高教学刊,2022,第12期
-
李龙(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大规模突发事件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线上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第11期
-
张秋昭1,张书毕1,余章俊1,郑南山1,李增科1,张婷婷2(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新冠肺炎疫情下本土国际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挖掘与探索实践[J].高教学刊,2022,第11期
-
蒋晓梅,金莉,高岩,胡朝斌(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电专业课程多语种教学的探索 ——以常熟理工学院中德合作机械电子工程项目为例[J].高教学刊,2022,第11期
-
罗湘明(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2,第11期
-
马长青,杨英杰(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观赏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学刊,2022,第11期
-
苏豫梅,姚正培,夏木斯亚·卡坎,任燕萍,张桦(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