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戴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电视剧《人世间》的审美“三味” ——兼及探赜精品剧的成功密钥[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4期
  • 邹广文,孙维聪(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守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路径[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4期
  • 董宇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人能弘道”:中国诗教传统与文化特质[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4期
  • 李震(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论中国文艺批评价值体系的思想文化根基[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4期
  • 吴胜景(乐山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书以移情 ——论审美移情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4期
  • 吴江涛,劳政超(中国传媒大学).见素抱朴 启智润心 ——访画家、美术教育家戴泽[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4期
  • 高建平(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中国传统美学进入当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历程[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4期
  • 刘晓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评论的“识”与“述”[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4期
  • 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中国式心性现实主义范式的成熟道路 ——兼以《人世间》为个案[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4期
  • 林岗(中山大学中文系).马克思主义与优秀文艺传统的融合 ——论现当代中国文艺形态的格局演进路径[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4期
  • 万梦萦(深圳大学艺术学部).试论当代中国合唱创作的审美新观[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4期
  • 陈仲义(厦门城市学院).现代诗:功能的“弱化”与“转型”[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3期
  • 陈友军,井照雪(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2021电视剧:向高峰奋进的中国荧屏[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3期
  • 毛夫国(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2021话剧:转型之中迎发展[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3期
  • 李心峰1,张新科2(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河北大学艺术学院).2021艺术理论:致敬历史、立足当下[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3期
  • 杨曦帆(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21音乐:音乐家的时代责任与学科的全面发展[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3期
  • 郑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2021美术:再释人民性[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3期
  • 阎浩岗(河北大学文学院).如何看待细节真实与个人经验对现实主义创作的意义? ——周志强现实主义论的读解与商榷[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3期
  • 蔡惠萌1,戴端2(中南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意形合一的中国书法精神之美[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3期
  • 张春梅(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网络文学“现实”的多重变异、未来性与大众美学[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3期
  • 张成(中国艺术报社).传记电影的诗品与哲思 ——访影视导演丁荫楠[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3期
  • 杨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审美文化的新动向:理论厚积与时代风尚 ——“当代风尚、理论视界与审美文化研究的空间”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文艺评论,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