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茂(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茶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刘晗(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苏轼日常饮茶的审美意蕴[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李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华茶道定型中的佛教影响[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宋时磊1,张丽娟2(武汉大学汉语写作研究中心;中国食品报社).近代中英茶叶贸易中的质量控制制度研究(1669—1833)[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周瑞春1,2,3,杨俊峰4(无锡太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中国茶在欧洲早期传播的历史进路[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陶德臣(陆军工程大学).宁波在茶传播世界过程中的地位[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徐章程1,邹文栋2(广西百色学院;南昌航空大学).清代何元炳《采茶曲》新考[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张成玉(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非遗活态传承下客家擂茶文化研究——以将乐擂茶文化为例[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万美辰1,沈志豪2,李珂星3(武汉轻工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代长江流域的茶叶种植探析[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李艳萍(闽南师范大学).试论茶与晚明文人徐渤烘的生存智慧[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赵国栋(西藏民族大学).论陆羽《茶经》与唐朝社会——基于新社会史视角的分析[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孙海伟,肖文敏,吴焕焕(泰安市农业科学院果茶所).泰山茶的栽培历史与发展现状[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叶晶晶(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论“唐物道具”在日本茶道形成中的作用[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张小宁(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主题茶创产品研究[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施由明(江西省社会科院).论宁波僧俗文人的茶禅情怀[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何道明1,2,潘世东3,4(汉江师范学院汉水文化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茶书中的汉水流域茶文化[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乐素娜(中国茶叶博物馆文博研究馆).明代茶具文物视角下的“瀹饮法”研究[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董灏(西北大学文学院).礼物的流动:论黄庭坚的赠茶诗[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杨越1,杜雨来2(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厦门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改良与复兴:晚清时期华茶机器制造述论[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杨海中1,杨曦2,杨俊昌3(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悦心茶事茶叶有限公司).信阳毛尖的历史及其发展[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聂威(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养生智慧与文化内涵[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任思博(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清代前中期(1644—1840)广西六堡茶技艺变迁与外贸兴衰[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刘术(四川文理学院).《宋会要辑稿·食货·茶法杂录(一)》校正[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舒曼1,2,3,郭耿珠3(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河北省茶文化学会).论扣冰禅师借茶说“法”之禅机妙用[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赖江坤(厦门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茶业专刊”视野下国民政府对茶业政策的舆论导引(1937—1949)[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姜玉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拉丁美洲研究中心).阿根廷“国宝”马黛茶的种植史演变[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竺济法(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宁波市文史研究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蒙顶山“茶祖”传说新考[J].农业考古,2023,第2期
-
周明星1,肖平2(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困境及其破解*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关研究[J].农业考古,2023,第1期
-
陈晓兰1,杨生发2(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经营管理部).岭南传统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乡村产业振兴视角[J].农业考古,2023,第1期
-
李敏(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区块链嵌入乡村治理:优势、困境与对策* ——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思考[J].农业考古,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