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朱安迪1,王映山2,方晨1,胡恒笑1,王嘉阳1,苏杰1,李海强3,张建萍1(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绿洲生态病虫害防治与植保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第二师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不同温度下双尾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赵航,廖贤斌,高平,邢孔政,梁晨,吴国星,陈斌,高熹(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叉角厉蝽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袁曦,邓伟丽,郭义,王志烘,李敦松(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螟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寄生效果评价[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张晓滢,彭之琦,陆永跃,冼继东(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不同温度条件下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钱正明1,2,周妙霞3,方琼谜3,温宝庆3,李文佳3,吕根品2,李文庆3(暨南大学药学院;乳源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东莞市东阳光冬虫夏草研发有限公司).基于核壳型亲水作用色谱技术同时测定冬虫夏草中核苷和糖醇类成分的含量[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马秀梅1,杜亚丽1,刘晋佳1,姚慧敏1,张宇昊1,马卫华2,姜玉锁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中华蜜蜂OBP19的克隆与时空表达分析[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钟景伟1,吴娇1,张有志2,丁成泽2,何瑞池2,陆永跃1(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高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高州市高空测报灯下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动态[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张铭1,2,罗丽林3,张丽娜1,2,刘曼3,侯春生1,2(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越夏期与越冬期中华蜜蜂病毒病发生的调查[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苏湘宁1,黄小清2,王龙江3,廖章轩1,黄少华1,李传瑛1,刘伟玲1,章玉苹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翁源县仙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宜春学院).5%甲维盐微乳剂配方的研发及药效试验[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龙亚芹1,任国敏2,王雪松1,罗梓文1,龙丽雪1,李金龙1,曲浩1,李晓霞1,玉香甩1,李云娜1,汪云刚1,陈林波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农业农村局茶叶技术推广站).云南省茶园茶谷蛾的发生及其习性观察[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符倩艳1,宋侦东2,赵翊1,李慎磊2,许益镌1(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大陆红火蚁防治费用投入变化趋势分析[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赵晓东,崔晓宁,胡桂馨,刘艳君,温雅洁(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牛角花齿蓟马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郑佳寅1,韩杜斌1,陈向荣1,吴晓霞2,赵明1,陈学好1,周福才1(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蓝光对设施黄瓜蚜虫种群的控制作用[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安仕博1,陈旭2,戴鹏1,侯洋旸1,臧连生1,2(吉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微卫星引物鉴别不同地理种群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王雪芹1,2,王光华1,2,蒋月丽1,武予清1,祝增荣2,程家安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南部有害生物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利用分子探针法研究稻田蜘蛛集团对褐飞虱的捕食作用[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李鑫,周鹏飞,周东来,杨琼,邝哲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黑水虻幼虫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张明明1,高传部2,夏敏1,李军2(南阳师范学院;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省动物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蜂巢奇露尾甲幼虫龄期的划分[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顾俊杰1,徐自强1,王海建1,任东2(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鸣螽科(直翅目:螽亚目)昆虫研究历史与进展[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袁龙宇,李燕芳,肖汉祥,齐国君,张振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褐飞虱致害性变异机制研究进展[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秦加敏1,丁桂玲2,黄家兴2,苏睿1,杨爽1,宋文菲1,梁铖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授粉昆虫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云南短头熊蜂的繁育特性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崔志浩1,2,陈立2,王文凯1(长江大学农学院;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金龟甲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及其应用[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寇若玫,窦飞越,李红英,周泽扬,龙金桂,黄敦元(重庆师范大学媒介昆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油茶地蜂不同龄期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其差异分析[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孙艳超1,寇弘儒2,夏孟婧1,董兆克3,张志勇1(北京农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苹果园噻虫嗪表土残留及其对地表节肢动物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乔艳艳1,2,肖兴1,魏洪义1(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粉蚧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赵萌,吴文珊,陈友铃,陈杨菲(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发育与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蛹期薜荔榕小蜂的人工气候箱培养[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邢鲲1,2,张树明2,赵飞2,张建珍1(山西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昼夜温度波动对麦长管蚜生理生态表型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黄新意,何仁坤,胡琼波,魏香琴,罗建军,翁群芳(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4种种子处理剂对菜心安全性及保护作用评价[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2期
  • 王华堂1,李良斌2,陈海玉2,张学锋2,陈隆达3,赵红霞2(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省动物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丰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中蜂的传粉作用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1期
  • 冯磊1,2,唐圣松3,刘芳2,戴长庚2,邢济春1,李鸿波2(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安顺学院农学院).7种生物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和粘虫幼虫的毒力与防效[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1期
  • 曾智1,贺华良1,2,邱林1,2,李有志1,2,丁文兵1(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草地贪夜蛾幼虫耐饥力及饥饿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