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晓兰(辽宁大学哲学院).论杨恩寰对当代审美教育学科创建的贡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李晗(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明代台阁体研究十年(2010—2020):回顾与展望[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房广顺,祁玉伟(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刘赫(德国汉堡大学法学院).格老秀斯刑罚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孙莉儒1,张卓2(辽东学院管理学院;锦州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差异化货币政策下企业债务配置结构优化——来自数字金融与金融关联视角的解释[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邓纯旭1,邓丽萍2(大连医科大学外语教研部;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近代中国民族出版业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商务印书馆(1897-1949)英文出版为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吴留戈(北京市电子工业党校;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清末民初国家伦理“共同体之善”的价值预设进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方明(辽宁大学哲学院).杨恩寰美学思想中的“实践”观念[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潘一山(辽宁大学).真实问题导向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重构与探索[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王天一(辽宁大学法学院).论法国与德国犯罪未遂立法的共通性——兼论中国刑法与德国犯罪未遂立法的关联性[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王向峰(辽宁大学文学院).杜甫诗情的人民性与时代感应[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柳逢霖(香港城市大学英语文学系;香港九龙达康路18号).女性话语的缺失与重塑——对安妮·塞克斯顿《变形》与卡罗尔·安·达菲《世界之妻》的比较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王玥,孙楠(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家庭支撑力如何影响女性生育决策?——基于对城镇职业女性生育意愿的调查[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