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博1,2,周永胜1,钟骏2,王月2,解孟雨2,王云3,胡小静3,张翔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云南省地震局).滇西北构造地热特征及对地震活动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9期
  • 贾舒斐1,黄宝春1,闫永刚2,赵千3,1,李能韬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家公园研究中心).印支地块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古地磁制约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9期
  • 邵婕1,2,王一博1,2,梁兴3,薛清峰1,2,梁恩茂4,史树有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分公司;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孪生网络的人工震源分布式光纤传感数据噪声压制[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9期
  • 邓世广,蒋海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20年伽师MS6.4地震前震活动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9期
  • 郭颖星,朱涛(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川威远—荣县工业开采区地壳电性结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9期
  • 文玺翔1,2,沈旭章1,2,周启明1,2(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基于机器学习和短周期密集台阵资料研究北流地震余震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9期
  • 阮庆丰1,刘俊清2,田有1,3,4,刘财1,3,张宇5,蔡宏雷5(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建筑大学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吉林大学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白山火山综合地球物理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吉林省地震局).松原地区地震发震机制与迁移特点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9期
  • 徐逸鹤1,2,3,王宝善1,4,王伟涛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宇宙物理学学院地球物理学分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球对称有限水体气泡振荡模型及其对陆地水体气枪研究的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9期
  • 刘辉1,李静1,2,迟本鑫3(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基于应变率的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全波形反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9期
  • 李佳欣,王赟,杨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多波多分量研究组).盆地沉积结构对地震波初至走时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9期
  • 雷晓东1,李晨1,王立发1,赵玉1,尤志鑫1,唐显春2,关伟1,李娟3(北京市生态地质研究所;地球深部探测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市地热调查研究所).延庆盆地大地热流异常及其构造背景[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9期
  • 王猛1,邓明1,余平2,殷长春3,陈凯1,罗贤虎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吉林大学).深水拖曳式大功率时频发射与多链缆多分量电磁探测系统[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9期
  • 陶帅1,2,王彬1,2,李玮1,2,段亮1,2(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秦岭东段对青藏高原东向扩展过程构造响应的古地磁制约[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9期
  • 刘伟1,2,赵西西2,3,林间2,3,赵明辉3,4,刘青松2,3(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菲律宾海板块与南海协同构造演化探讨[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9期
  • 高锐1,齐蕊1,2,黄兴富3,陈宣华4,熊小松4,郭晓玉1,刘晓惠1,廖杰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中部精细地壳结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8期
  • 杨泽粟1,张宇1,张强2,岳平2,曾剑1,齐玉磊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青藏高原蒸散年际变化及其对西风和季风环流的响应[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8期
  • 陈超强1,2,3,何丽娟1,2,3,焉力文1,2,3,武金辉1,2,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陆地热岩石圈厚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8期
  • 解滔,薛艳,卢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MS≥7.0地震前视电阻率变化及其可能原因[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8期
  • 姚文明,周永胜,张雷,马玺,戴文浩(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宁河断裂假玄武玻璃摩擦滑动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8期
  • 黄强强1,2,沈旭章1,2,王文天1,2,许小伟1,2,周启明1,2,黄河1,2,黄柳婷1,2,吕晋妤1,2,余占洋1,2(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西北流地震震源区短周期密集台阵背景噪声成像[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8期
  • 韩令贺1,2,孙章庆3,胡自多1,刘威1,韩复兴3,田彦灿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三维复杂黄土塬区变加密不等距网格初至走时计算与特征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8期
  • 李林1,2,张广智1,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扩展方位弹性阻抗的裂缝参数及地应力参数预测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8期
  • 杨兴海1,袁林果1,姜中山1,冯显杰2,汤苗1,李长海1(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应用GPS垂向位移定量分析2011—2020年云南省极端干旱时空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8期
  • 陈桂华1,李忠武1,徐锡伟2,孙浩越1,哈广浩3,郭鹏3,苏鹏1,袁兆德1,李涛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与火山灾害重点实验室).2021年青海玛多M 7.4地震发震断裂的典型同震地表变形与晚第四纪断错累积及其区域构造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8期
  • 李枭1,万永革1,2,许鑫1,冯淦1(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地震断层带破碎非均匀程度研究 ——以新马德里地震带Reelfoot断层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8期
  • 魏梦怡1,2,吴晶1,艾印双2,3,刘国明4,钱旗伟1,孙业君5,陈学芬6(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和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松潘—甘孜块体边缘强震的余震时空特征对比研究及其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8期
  • 孟绿汀1,2,张慧茜1,2,黄清华1,2(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河北红山巨厚沉积与地震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北京大学)).二维与三维大地电磁反演的敏感度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8期
  • 梁智超,宋海斌,范文豪,杨顺(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加利福尼亚海湾及其邻近海域亚中尺度现象的地震海洋学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8期
  • 王烁帆1,2,倪四道1,2,王伟涛3,曾祥方1,2,谢军1,韩宏博4(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基于背景噪声经验格林函数的地震准确定位精度分析 ——以2008年甘肃武都地震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22,第8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