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赵鸿1,王润元1,尚艳2,王鹤龄1,张凯1,赵福年1,齐月1,陈斐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粮食作物对高温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阈值研究进展与展望[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李爽1,2,丁治英1,戴萍3,刘云桦4,韩颖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鞍山市气象局;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东北冷涡的最新研究进展[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陈斐1,杨沈斌2,王春玲2,王润元1,王鹤龄1,齐月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基于SPEI指数的西北地区春旱时空分布特征[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陈关清1,杨群1,李伟栋2,茅海祥1,方标1(贵州省铜仁市气象局;甘肃省气象局).贵州铜仁连续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祁栋林,李甫,肖建设,李晓东,肖宏斌,赵慧芳,苏文将(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近53 a来祁连山南北坡潜在蒸散量及地表湿润度变化趋势分析[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孙锐1,李宏宇2(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人工影响天气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空域管理信息化设计研究[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袁淑杰1,李钰春1,向乐1,张益炜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河南省新乡市气象局).起伏地形下四川省太阳直接辐射时空分布特征[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药静宇,王国印,黄建平,闭建荣(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净碳交换量的特征分析[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马晨晨1,2,余晔1,3,何建军1,4,陈星1,4,解晋1,4(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江苏连云港市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平凉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次网格地形参数化对WRF模式在复杂地形区风场模拟的影响[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卞双双,何宏让,张云,缪子青,白仕刚,谢菲(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飞机积冰形势场数值模拟试验的参数化方案效果评估[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孔德兵1,2,尚可政1,王式功1,赵文婧1,叶伟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95605部队气象台).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西北地区东部雷暴概率预报方法研究[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杨磊1,蒋大凯1,王瀛1,才奎志1,孙丽2,陈宇1,陈妮娜1(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辽宁省汛期GPS大气可降水量的特征分析[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段云霞1,2,李得勤3,李大为1,梁红1,柴晓玲1,张帅1(辽宁省沈阳市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沈阳中心气象台).沈阳降水相态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韩文宇1,杨丽丽1,2,杨毅1(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C波段雷达资料在强降水过程中的应用[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赵玮1,熊亚军2,3,郭金兰1(北京市气象台;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一种新型雷电潜势预报指数的构建与试验[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环海军1,刘焕斌2,刘岩1,夏福华1(山东省淄博市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局).鲁中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的修正方法[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朱泽恩1,马敏劲1,2,朱安豹1(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试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家庄市采暖季霾日气象特征及其心理健康效应[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刘晓璐,张元,刘建西(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川西南山地冰雹灾害的时空特征[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章开美1,李丽平2,陈胜东3(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年代际异常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张翠英1,樊景豪2,张斌1(山东省菏泽市气象局;山东省郓城县气象局).鲁西南干热风发生规律及统计预测模型[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易翔1,曾新民1,王宁1,王明1,周骁1,汪彪2(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海洋气象水文中心).WRF模式中土壤湿度对位势高度模拟影响的敏感性分析[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艾凯1,郑益群1,2,陈浩伟1(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中心).WRF模式中地形重力波参数化方案应用及不同拖曳力试验[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仰美霖1,刘黎平2,苏德斌3(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新一代天气雷达径向速度质量分析[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郑广芬1,2,王素艳1,2,杨建玲1,丁小谨2,李欣2(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宁夏气候中心).基于前期海温异常的宁夏5~9月候降水量客观预测方法及检验评估[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肖科丽1,2,方建刚1,王娜1,蔡新玲1(陕西省气候中心;陕西省气象培训中心).陕西8月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 郭立平1,乔林2,李成才3,周玉都1(河北省廊坊市气象局;北京市气象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河北廊坊“恒温”天气特征及其可预报性分析[J].干旱气象,2016,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