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薛春芳1,侯建忠2,陈小婷2,井宇2,薛荣3(陕西省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台;陕西省西安市气象台).青藏高原东北侧MCC 特征分析[J].干旱气象,2017,第2期
  • 代海燕1,都瓦拉1,王晓江2,李丹1,安丽娟3(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气候中心).基于GIS 的内蒙古林业气候区划[J].干旱气象,2017,第2期
  • 张艳婷,黄建平,管晓丹,郭瑞霞(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全球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强度的定量评估[J].干旱气象,2017,第2期
  • 金丽娜,杨晓春,洪超(陕西省西安市气象局).西安市PM10浓度特征及气象因子影响分析[J].干旱气象,2017,第2期
  • 熊亚军,唐宜西,寇星霞,李梓铭,孙兆彬,卢冰(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春季一次霾和沙尘混合污染天气过程分析[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狄潇泓,许东蓓,肖玮,沙宏娥,谭丹,宋秀玲(兰州中心气象台).“5. 10”岷县短时暴雨斜压锋生特征和不稳定条件分析[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张成军1,2,3,纪晓玲1,2,3,马金仁1,3,杨洋1,陈迪1(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台).多种数值预报及其释用产品在宁夏天气预报业务中的检验评估[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王海燕1,田刚1,徐卫立2,金琪3,陈良华2,陈璇1(武汉中心气象台;三峡梯调通信中心;湖北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ECMWF 模式在长江上游流域调度关键期的预报检验评估[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付桂琴1,2,贾小卫1,刘华悦1,王洁1(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实验室).河北石家庄地区气温对儿童哮喘病就诊人数的影响[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张佃国1,王洪2,崔雅琴2,刘泉1,龚佃利1,张秋晨1(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山东省气象信息中心).山东济南地区2015 年大气边界层逆温特征[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张娣1,曲晓黎1,2,张金满1,赵增保1,张成伟1(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实验室).河北省高速公路秋冬季浓雾特征及预报[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李登科1,权文婷1,谢飞舟2(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陕西省小麦条锈病气象预报模型[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崔海华1,金晓青2,张彦勇1,扈勇1,李小龙1(河北省防雷中心;河北省气象台).京津冀地区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井立红1,高婧2,赵忠3,井立军2,杨霰4,秦榕5,曾春雷1(新疆塔城地区气象局;新疆乌苏市气象局;新疆蔡家湖气象站;新疆乌鲁木齐市气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信息中心).数值预报模式在新疆塔城地区降水预报中的检验[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车军辉1,郭红艳2,史茜3,马丽2(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济宁市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台).地面辐合线演变与多尺度天气过程的相互作用分析[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于丽娟1,尹承美1,林应超2,何建军3(山东济南市气象局;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区域近地面风速动力降尺度研究[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古书鸿1,2,胡家敏1,2,古堃2,3,张波1,2,谷晓平1,2,陈中云1,2,徐永灵1,2(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仁怀市气象局).基于土壤含水量模拟的贵州山区旱地农业干旱监测方法[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颜琦阳1,2,雒佳丽1,商林3,李元朴1,索春男1,崔强4(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地球与大气科学系;山东省气候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95718部队).江淮梅雨期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过程的个例分析[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吕新生1,万瑜1,尹冰霞2,王旭3,曹兴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新疆乌鲁木齐市气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新疆北部一次强寒潮天气特征及成因[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崔洋1,常倬林1,余莲2,王澄海3(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青藏高原春季地表非绝热加热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影响[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张智,崔巍(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银川市腮腺炎异常流行与大气环流的关系研究[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王研峰1,黄武斌2,和翠英3,黄山1(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兰州中心气象台;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气象局).陇中黄土高原一次秋季层状云微物理结构及适播性分析[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王亚华,杨晓帆,曾勇虎,汪连栋(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GRAPES 全球模式背景误差协方差水平结构特征分析[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梁军1,黄艇1,张胜军2,李雪松1(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 /2016 年初冬大连地区2 次低温过程特征分析[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 方哲卿1,2,黄宁立2,王琳玮3,傅颖3(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上海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太阳光度计和微波辐射计资料在盛夏午后强对流预报中的应用[J].干旱气象,2017,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