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朱焱龙(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资本补给”与“自觉共情”:低阶层子代获得高层次高等教育过程的代际支持[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谭毅1,2,杨波1,3(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省团校共青团理论研究中心;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再造基层: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创新的理论审视[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王敬1,海莉娟2(河北经贸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婚姻市场分层化与公共仪式市场化—陕西关中地区农村青年婚嫁的运作机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汪永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粉丝研究的新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汪卫平,牛新春(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美国农村青年大学之路:关于大学期望、入学机会与学业完成的文献梳理[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江雪松(南京师范大学).香港青年权利意识结构张力与重塑[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张乐,周红(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刀锋舞者的身体控制、自我建构与群体认同—青年亚文化中的自愿性风险透视[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沈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后现代语境中青年概念的重构[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王彬(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对亚文化研究范式的批判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陈琳瑛(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欧洲青年工作对极端主义的干预对策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6期
  • 路琦1,2,郭开元3,刘燕4,张晓冰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委;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新时期专门学校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程猛1,康永久2(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从农家走进精英大学的年轻人:“懂事”及其命运[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时昱1,沈德赛2(南京大学团委;南京团市委办公室).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参与现状、问题与路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吴光芸1,2,万洋1,周钰箐1(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昌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基于倡议联盟框架的中国青少年性教育政策变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王敏1,李文斌2(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团委).丰裕时代青年人节俭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王富百慧,王 梅(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动机与兴趣:社会环境与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之间的中介因素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黄志铭1,谢兴政2(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中国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青年社交资本和在线口碑传播行为调查研究—以福建省青年群体为例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黄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突尼斯研究中心).青年参与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赵文1,林升宝2(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上海青年研究中心青运史研究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共青团改革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魏南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香港青年本土派的政治崛起与走向[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卢家银(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网络安全感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冷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文化羁绊:理解农村少数民族妇女离婚的一种视角—以黔东南州侗族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张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视角下共青团职能的理论视角与类型分析—共青团职能研究回顾与前瞻[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陈晓锋(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本土派青年运动的观察、实践以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王珑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香港青年本土派的崛起与“一国两制”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田飞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精英理念、青年参政与香港管治革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5期
  • 张琪,张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青年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及其平衡机制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4期
  • 周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4期
  • 刘雅静(暨南大学).“葛优躺”背后的退缩型主体——“丧文化”解读及其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