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伟忠1,周佳1,2,彭棋1,2,邵姝遥1,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江三角洲跨界流域生态产品交易机制——以天目湖流域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6期
-
谷晓坤1,2,周小平3,刘博研3,张思露4,刘瑞1(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事务中心).基于“情境—结构—行为—结果”分析的上海市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治理[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6期
-
许艳1,2,刘立意1,濮励杰2,3,柳玉梅1,徐飞4,余成1(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土地与城乡发展研究院).苏北沿海地区农户耕地利用行为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6期
-
尹上岗1,2,杨山1,2,李在军3(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6期
-
方遥1,2,徐帆1,秦萧3,4,张鹏1(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省智慧城市设计仿真与可视化技术工程实验室).省际毗邻区协同发展分析与规划应对——以宁滁毗邻核心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6期
-
曹卫东(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创新与治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与国土空间治理的理论与方法——写在专辑刊发之后的话[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6期
-
徐英启,程钰,王晶晶,刘娜(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中国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韩楠1,2,罗新宇1(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燕山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多情景视角下京津冀碳排放达峰预测与减排潜力[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赵荣钦1,黄贤金2,郧文聚3,吴克宁4,陈银蓉5,王少剑6,卢鹤立7,方恺8,李宇9(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关键问题[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丁明磊1,杨晓娜2,赵荣钦1,张战平1,肖连刚1,谢志祥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学院).碳中和目标下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理论框架与实践策略[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王天福,龚直文,邓元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陕西省植被碳汇提质增效优先区识别[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张平平,李艳红,殷浩然,陈全通,董庆栋,朱连奇(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中国南北过渡带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及动态模拟[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王火根,肖丽香,廖冰(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碳减排路径模拟[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邓铭江1,2,明波1,李研1,黄强1,李鹏1,吴萌3(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寒旱区水资源及工程研究中心;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双碳”目标下新疆能源系统绿色转型路径[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吴昊玥1,2,孟越3,黄瀚蛟4,陈文宽1(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赫尔辛基大学农业与林业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中国耕地低碳利用绩效测算与时空分异[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陈明星1,2,程嘉梵1,周园1,2,丁子津1,马海涛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碳中和的缘起、实现路径与关键科学问题: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城市化[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唐志鹏1,2,于浩杰1,2,陈明星1,2,程嘉梵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基于函数极值条件下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情景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余建辉1,2,肖若兰3,马仁锋3,张文忠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暨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研究中心).国际贸易“碳中和”研究热点领域及其动向[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薛彩霞1,李园园1,胡超2,姚顺波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保护性耕作净碳汇的时空格局[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陈良侃1,2,陈明星1,2,张晓平2,程嘉梵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宜居地球、碳中和与全球可持续城市化[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向书江1,张骞2,王丹3,王舒1,王子芳1,谢雨琦1,高明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平顶山学院旅游与规划学院;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近20年重庆市主城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及脆弱性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陈明星1,赵荣钦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探索双碳目标实现的路线图:自然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城市化——“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的方向与路径”专辑刊后语[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5期
-
李彦平1,2,刘大海1,2,姜伟1,2,池源1,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海洋空间用途管制的关键问题思考[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4期
-
盖美1,2,何亚宁1,2,柯丽娜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4期
-
李旭辉1,何金玉2,严晗3(安徽财经大学能源经济与环境复杂系统研究中心;安徽财经大学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与分布动态及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4期
-
王艳红,曾成杰,陆培东,陈可锋(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三亚湾东段海岸侵蚀与海滩养护[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4期
-
李杨帆1,2,张倩1,2,向枝远1,2,张振1,2(厦门大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海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以粤港澳大湾区伶仃洋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4期
-
李加林1,2,3,田鹏1,李昌达4,龚虹波5(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发展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公共管理系).基于陆海统筹的陆海经济关系及国土空间利用: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4期
-
郭建科1,2,董梦如1,3,郑苗壮4,韩增林1,2,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发展研究所).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22,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