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姜照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社会网络、媒介依赖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陆小华(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四个战略性选择[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于文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语电影美学本土化建构的内在逻辑与理论进路[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赵月枝1,陈鸥帆2(清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反“线性历史观”启示的中国新闻理论方向与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周翔1,付迎红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影像故事的“叙事—共情—跨文化”互动机制模型* ——基于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范红1,2,苏筱3(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形象与文化符号体系的战略传播* ——基于日本文化符号传播实践的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陈先红,秦冬雪(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全球公共关系: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理论方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王韵,魏书琮(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社会表征视域下媒介污名的生产与抵抗* ——以网络流行语“X媛”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张利群1,周月亮2(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吃播”:群体传播时代大众欲望的景观化表达[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黄伟迪1,王钰涵2(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返“大地”:融媒体实践中的“地方”再造* ——以H省59家县级融媒体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邹军,刘敏(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全球计算宣传的趋势、影响及治理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姚曦1,2,郭晓譞2(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逻辑与本质:技术赋能的未来广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袁周敏1,王雪玉2(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微博场域的话语生产与群体性话语构想[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李冰1,王刚2(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弈与想象:新闻反转中的国际话语权研究* ——基于“英国货车案”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包磊(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世纪20年来中国电影的类型化与系列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丁亚平1,2,王婷3(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中国艺术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学院).新时代中国电影基本格局纵论* ——基于对2021年中国电影发展的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张晓旭,陈素白(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自我决定感与情绪易感度对社交媒体受众分享意愿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苏米尔(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交互·镜语·复眼:VR影像媒介语言的全息融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骆正林(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问题域的转换:公共新闻崛起与新闻理论创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孙江,贺晶晶(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党报思想”中国化的肇启及传承 ——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解放日报》改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马文竭1,马明2(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智媒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信息的集成与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辜晓进,李晓兵(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伪造的合法性:对内国际假新闻的话语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黄璇(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加强全球知识社区·共绘未来 ——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线上线下拉美分论坛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熊文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报道主观性的语言学透视* ——一种结合语料库驱动和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杜璇,刘于思(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念往昔以慰孤独:媒介技术怀旧对青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周星1,2,吴晓钟3(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世纪中国艺术电影书写:记忆空间、空间副本与身份追认[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陈逸君(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用户兴趣—算法推断—内容呈现”模型* ——微博推荐流的运作机制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