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黄军平1,杨田2,张艳1,李相博1,董岐石3,杨占龙1,Guilherme Bozetti4,郑泽宇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湖相细粒沉积岩沉积动力学机制与沉积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露头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樊爱萍,李诚,杨仁超,韩作振,吴祥生(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岩相特征对海平面升降的响应——以山东苍山寒武系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陈亮1,2,刘紫荆1,2,殷征欣1,2,唐盟1,2(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布容事件”时南极底层流在马里亚纳海沟南部的沉积记录[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刘杨1,2,汪卫国1,董林森3(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西北冰洋及白令海表层沉积物XRD全岩矿物分布特征[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郭芪恒1,2,金振奎1,史书婷2,刘元博3,王金艺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鲕粒成因研究进展[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蒋昊原1,2,3,夏燕青1,2,刘善品1,2,张喜龙1,2,李继永1,2,3,王永超1,2,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陆相沉积物风化强度与颜色成因探讨——以四川盆地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敖添1,2,王作栋1,张婷1,李晓斌1,王文军1,2,马冬晨3,贾星亮4,王丹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实验技术测试中心;中国石化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塔河油田原油三环萜烷异常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王志伟1,钟怡江1,2,刘磊1,2,陈洪德1,2,王兴龙3,陈安清1,2(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能投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鄂西—渝东地区早寒武世克拉通内裂陷演化及对古地理格局的控制[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王珊1,2,张敏1,2(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强烈生物降解作用下三环萜烷的分布与组成特征差异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砂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杜威1,2,李昆3,纪友亮1,吕文睿1,2,赵祥宇1,2,黄志佳4,姜燕5,刘炎鑫1,王子涵6,吴浩7(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开发事业部;华北油田苏里格勘探开发公司;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天津分公司渤西作业区;甘肃省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坳陷湖盆古湖泊多期次扩张—消亡演化模式[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刘昆1,2,程鹏3,4,宋鹏1,任科英1,李虎1,刘博通3,4(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南海北部古海流对琼东南盆地中新世储层发育的影响[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许可可1,2,杨振京1,宁凯1,毕志伟1,杨庆华1,赵楠楠3(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省地矿局国土资源勘查中心).中国西北沙漠毗邻区表土花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古气候定量重建的尝试[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于雯泉(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致密砂岩储层成因类型与致密化过程差异性——以高邮凹陷阜一段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罗锦宇1,2,祝海华1,2,梁兴3,张介辉3,张廷山1,2,闵华军4,张喜1,2,邹辰3,李军君3(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绵阳师范学院城乡建设与规划学院).滇黔北坳陷寒武系筇竹寺组岩相古地理特征与优质页岩展布[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刘如昊1,孙雨1,闫百泉1,2,张以根3,黄迎松3,王宁3,王鑫锐1(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动静结合下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以孤岛油田M区新近系馆陶组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陈公哲1,陈仕涛1,2,刘笑1,赵侃1,2,王真军1,2,张振球1,2,汪永进1,2(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倒数第三次冰消期气候变化的石笋多指标分析[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罗歆1,2,闫建平1,2,3,王军4,耿斌4,王敏4,钟广海5,张帆6,李志鹏4,高松洋7(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基于FMI图像深度学习的砂砾岩体沉积微相识别方法——以东营凹陷北带Y920区块沙四上亚段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谢巍1,李一凡1,2,刘旺威1,2,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育部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下寒武统泥页岩古气候与物源背景研究[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周声芳1,2,刘秀铭1,2,3,毛学刚1,2,邢行1,2,连悦辰1,2(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Macquarie University).美国Bryce峡谷Claron组粒度端元指示的风尘沉积及意义[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朱淑玥1,刘磊1,2,王峰1,2,侯云东3,王志伟1,张成弓1,2,付斯一1,2,陈洪德1,2,张靖芪1(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及邻区石炭系羊虎沟组砂体成因机制与沉积过程[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刘昕羽1,胡修棉1,许艺炜1,蒋璟鑫1,孙高远2(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海大学海洋学院).伊朗Lurestan-Fars地区晚白垩世微相与沉积环境演化[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吴金旭1,张玉修1,刘浩宇1,Michael Storozum2,高峰3,杨石霞4(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纽卡斯尔大学历史古典与考古学院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明;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洞穴堆积物的微形态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孟祥超1,周伯玉2,陈扬1,马海龙2,李亮2,王科朋3,林道峰4,赵文苹2(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含煤岩系中煤层的差异沉积响应与油气勘探——以玛湖斜坡区侏罗系八道湾组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4期
  • 张莹,陈少平,刘志峰,杨东升,耿名扬,吴斌(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沉积环境对渤海金西A洼烃源岩的控制作用[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肖萌1,袁选俊1,吴松涛1,谢宗瑞2,王成云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砾岩储层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黄羊泉地区百口泉组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潘双苹1,胡光明1,唐友军2,刘忠保1,徐佑德3,修金磊3,魏薇1,张欣越2(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断裂组合导流作用对扇三角洲形态的影响——基于盆1井西凹陷百口泉组的沉积物理模拟实验[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樊婷婷1,柳益群2,周鼎武3,车飞翔1,杨皓凯1(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鄂尔多斯南缘长7油页岩中钙质结核成因探讨[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吴开钦,李凤全,王天阳,叶玮,贾佳,朱丽东,汪玲玲(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金华红土网纹成因的磁学证据[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刘彦锋1,段太忠1,龚伟2,廉培庆1,张文彪1,黄渊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基于深度学习的地层沉积正演模拟代理模型构建与应用[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 程浩1,金振奎1,余文端2,李百强3,朱小二4,陈斌5,吴珍珍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海油研究总院责任有限公司;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基于分形理论、因子分析的储层分类评价依据——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三段为例[J].沉积学报,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