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振天1,俞兆达2(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革命:观念转变与行动路线[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刘献君(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交往的教育意蕴[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李栋(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理论的实践转化机制研究——基于教育主体“行动策略”生成的维度[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姚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美国私立高校对捐赠基金控制权的法律保障——以“罗伯逊诉普林斯顿大学案”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钟秉林,王新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态势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别敦荣1,易梦春2(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研究院;厦门市社会科学院).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及其建设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贾文军1,2,黄玉珍1,陈武元2(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谢鑫,王世岳,张红霞(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施:历史、现状与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秦惠民1,李登2(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罗英姿,陈尔东(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基于人与环境匹配理论的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评价体系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唐爱民(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校德育变革的社会基础:逻辑前提、动力支撑与实践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汪劲松,张炜(西北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防军工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阎登科(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公共视域下清末民初教育变革的民间参与——以近代学制变迁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周光礼,赵亚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文科大学的综合化——香港中文大学的案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付八军1,龚放2(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学科标准的审思与学科政策的突围——化解高等教育学学科危机的两个向度[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冯向东(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思维的批判性与大学的批判性思维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牛贯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为有源头活水来”:新中国第一所新型大学的创办与成立[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张艳1,李子联2,金炜皓3(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师范大学自贸区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高等教育质量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与证据[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陈鹏,范诗聆(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虚拟空间中的游离:大学生“在线逃课”的质性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刘淑华,刘庆(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后“9·11”时代美国教育外交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鲍威1,田明周2,陈得春2(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新形势下海外高端人才的归国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孟志远1,王夫艳2(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大数据与教育研究的变革:可能与限度[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张丽(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权力与权利的制衡:大学章程功能实现的行动者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丁小浩1,何章立2(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我国高校教师结构“灰犀牛”式危机的风险预警[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杨立军1,徐隽2(南京邮电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区域背景如何影响大学生发展——基于CCSS调查的大学生发展指数GTWR模型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潘旦(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和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变革与引领[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孙碧(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克拉克大学为何失败——以德国模式在美国的适应性为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宣勇,伍宸(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论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之治”[J].高等教育研究,2021,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