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梅(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洋时期议会审议国家预算的困境及其演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石雄(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海德格尔存在之用与人之用的本质关系探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唐普(《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并列的引号、书名号间省略顿号规定的问题辨正[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费习宽(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被遗忘的真相:苏轼省试被落与宋代说书举关系考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李志飞,张晨晨(湖北大学旅游学院).市井的旅游化:旅游地二元世界的形成与变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孙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大道之说 ——论海德格尔晚期的语言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陈山,伏思宇(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论政务处分与刑罚适用的衔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赵阳1,张伟2(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提升经济活力以应对大国竞争的历史实践及其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韩超,刘桂林(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V满”类主宾互易句语义功能比较及对汉语教学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周序,郭羽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减轻课后作业负担的关键在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双减”政策引发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何颖(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服务准入制度的反思与前瞻 ——兼评“双减”政策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任务的落实[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秦前红1,李世豪2(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行政检察研究中心).纪监互融的可能与限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亓海峰1,丁安琪2,张艳莉1(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汉语二语学习者学术汉语写作能力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邓璐(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论“双减”背景下构建社会教育力与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张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吴越,蒋平(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的特别表决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聂辛东(厦门大学法学院).监察立法权的理论逻辑及其规定性[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胡小平,许昊川,毛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概念界定及一个重要的规模差异成因[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王爱菊(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双减”的教学反思 ——教学伪和谐批判[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林福辰(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自贸区暨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商事法庭的运行机制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王红霞,陈泉颖(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朝鲜文人徐居正李杜观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王海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比象”探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汤洪1,任敬文2(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琥珀”语词流变的文化考释[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胡水清1,杨和英2(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贵州省委党校).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经验[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陈屹(西南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再论陈确的人性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刘恒(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中印边界冲突背景下英国对印度国防建设的援助(1962-1963)[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夏德靠(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论“语录”与“语录体”[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崔财周(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以色列社会对俄裔犹太移民的认知与态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李元光(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儒学“弦歌沧海滨” ——论儒学在黎族地区的双向互动和发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