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文春燕1,熊运华1,王萍2,张志英1,姚晓云1,彭志勤1,陈金2,吴延寿1,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减施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对优质籼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①[J].土壤,2023,第2期
  • 郝尚妍1,周嵘1,徐宸2,陈天才3,冉茂4,代先强4,周鑫斌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石柱分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奉节分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烟叶分公司).重庆渝东北植烟区土壤交换性钙镁与土壤属性的关联特性研究①[J].土壤,2023,第2期
  • 王孟佳1,冯向前1,2,马横宇1,刘元辉1,褚光1,徐春梅1,章秀福1,王丹英1,陈松1(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长江大学农学院).水稻–冬季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模式对水稻齐穗期根际土壤代谢组表达特征的影响①[J].土壤,2023,第2期
  • 黄庄1,2,黑杰1,2,刘旭阳1,2,金强1,2,黄佳芳1,2,林少颖1,2,候宁1,2,谢杨阳1,2,王维奇1,2,王纯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不同质地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①[J].土壤,2023,第2期
  • 谢贤健(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基于GIS和分形理论的沱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分析①[J].土壤,2023,第2期
  • 顾永昇1,2,丁建丽1,2,韩礼敬1,2,李科1,2,周倩1,2(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基于多源环境变量的渭–库绿洲土壤颗粒含量预测研究①[J].土壤,2023,第2期
  • 张馥1,胡若宁1,高萍1,匡璐1,夏磊1,周星怡1,朱家宸1,柳旭2,时玉3,褚海燕2,王保战1,蒋建东1(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藏高原三种典型生境中硝化微生物分布和群落结构①[J].土壤,2023,第2期
  • 覃惠松,蒋代华,黄雪娇,邓华为,黄金兰,王明释(广西大学农学院).有机质对广西酸性富硒土中Se(Ⅳ)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①[J].土壤,2023,第2期
  • 陈若谷1,胡正华1,曾科2,姚元林1,尹斌2,庄锦贵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丰收大地种业发展有限公司).稻田养萍模式下不同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及红萍生物固氮作用的影响①[J].土壤,2023,第2期
  • 刘艳1,叶鑫1,包红静1,王晓晖2,隽英华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研究所;瓦房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春玉米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①[J].土壤,2023,第2期
  • 文慧颖1,2,吴华勇1,董岳1,2,冯文娟1,卢瑛3,胡月明3,张甘霖1,2,4(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南亚热带赤红壤酸化特征①[J].土壤,2023,第2期
  • 朱一,李晓龙,吴喆,陶岳,王雅杰,孙宇,张小凯,王震宇(江南大学环境过程与污染控制研究所;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生物质炭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研究进展①[J].土壤,2023,第2期
  • 张晓花,王克勤,宋娅丽,杨昕,茶联玲(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厨余垃圾堆肥对烤烟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①[J].土壤,2023,第2期
  • 梅雪1,刘鸿雁1,2,吴龙华3,罗雅雪1,张秋野2,敬鹏2,Faustino Dinis1,宋硙4(贵州大学农学院;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萤火虫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基于HDXRF和ICP-MS的黔西北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①[J].土壤,2023,第2期
  • 朱孔鑫1,2,庄舜尧2,钱壮壮1,2,王会利3,王艮梅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套种绿肥对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①[J].土壤,2023,第2期
  • 房彦飞,徐文修,唐江华,符小文,张永杰,杜孝敬,张娜,安崇霄(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复播大豆土壤微生物区系对麦–豆轮作体系周年施氮量的响应①[J].土壤,2023,第2期
  • 左文建1,胡顺磊2,段伟2,刘晓凤2,吴敏2,王志超2(中铁三局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基于AHP筛选的有机污染土联合修复技术案例研究①[J].土壤,2023,第2期
  • 张吉立1,2,冀金凤1,王宁1,王鹏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职业学院).补灌与施肥对甜菜干物质积累、产糖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①[J].土壤,2023,第2期
  • 蒋倩,唐昊冶,刘云,陆国兴,倪俊,涂勇辉,范巧君,龚华,马作豪(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基于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的土壤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的检测方法研究①[J].土壤,2023,第2期
  • 徐青山1,张均华1,魏倩倩1,2,孔亚丽1,潘林1,3,黄晶1,曹小闯1,朱练峰1,田文昊1,金千瑜1,朱春权1(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乙烯通过调控氧化还原水平和耐冷基因表达提高早稻秧苗耐低温胁迫能力①[J].土壤,2023,第1期
  • 马子钰,马文林(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效应影响的研究①[J].土壤,2023,第1期
  • 王威1,唐蛟1,2,3,殷金忠1,潘飞飞4,樊姝言1,黄文文1,吴大付1(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生物药肥研发与协同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学院园艺与园林学院).秸秆全量还田配施沼液对砂姜黑土水稳性团聚体及结合有机碳的影响①[J].土壤,2023,第1期
  • 张靖1,2,陈琳1,周虎3,马东豪2,4,黄平1,2(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土壤孔隙结构定量研究进展①[J].土壤,2023,第1期
  • 杨昕1,王克勤1,宋娅丽1,张晓花1,陈炳绅2,温昌焘3(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省玉溪市水利局;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水土保持工作站).施用土壤改良剂对坡耕地烤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①[J].土壤,2023,第1期
  • 梁鹏飞1,郭全恩2,曹诗瑜2,南丽丽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盐渍化土壤改良剂对草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①[J].土壤,2023,第1期
  • 王昌敏,舒英格,蔡华(贵州大学农学院).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①[J].土壤,2023,第1期
  • 张楠1,2,黎烨1,3,刘玉莲1,3,苗淑杰2,乔云发2,陈增明1,丁维新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有机肥组分特征对黑土N2O排放的影响研究①[J].土壤,2023,第1期
  • 化全县,尤鑫鑫,张彦彬,郝志远,罗寅辉(郑州大学化工学院;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氮肥减施对养分在潮土肥际微域中迁移过程的影响①[J].土壤,2023,第1期
  • 程明琨1,萧洪东1,李学文1,刘家友1,喻敏1,黄丽萍1,闵炬2,施卫明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减氮条件下生物质炭施用对珠三角地区生菜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①[J].土壤,2023,第1期
  • 宋修超1,黑若楠1,姚怡1,郭德杰1,罗佳1,2,马艳1,2(国家农业环境六合观测实验站;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不同中药渣组合好氧堆肥产物对土壤碳矿化特性的影响①[J].土壤,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