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编辑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来稿须知[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2期
-
蔡勋育1,赵培荣1,高波2,朱彤2,田玲珏2,孙川翔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页岩气“十三五”发展成果与展望[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舒志国,周林,李雄,刘皓天,曾勇,谢洪光,姚明君,王艳春(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凝析气藏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前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张金川1,2,刘树根3,魏晓亮1,2,4,唐玄1,2,刘飏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自然资源部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重点实验室;西华大学;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页岩含气量评价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孙莎莎1,2,董大忠1,2,李育聪3,王红岩1,2,施振生1,2,黄世伟4,昌燕1,2,拜文华1,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姜振学1,2,李鑫1,2,王幸蒙1,2,王国臻1,2,仇恒远1,2,朱德宇1,2,姜鸿阳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南方典型页岩孔隙特征差异及其控制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丁江辉1,2,张金川3,4,石刚5,申宝剑1,2,唐玄3,4,杨振恒1,2,李兴起3,4,李楚雄1,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自然资源部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皖南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刘忠宝1,2,胡宗全1,2,刘光祥1,2,刘珠江3,刘晧天4,郝景宇3,王鹏威2,李鹏2(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侏罗统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特征及形成控制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何治亮1,2,3,聂海宽1,2,4,李双建4,刘光祥4,丁江辉4,边瑞康4,卢志远5(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特提斯域板块构造约束下上扬子地区二叠系龙潭组页岩气的差异性赋存[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张培先,何希鹏,高全芳,高玉巧,孙斌,蔡潇,何贵松,张志萍,刘娜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盆地东南缘二叠系茅口组一段页岩气藏地质特征及富集模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何希鹏1,卢比1,何贵松1,任建华1,王伟1,陈祖华1,高玉巧1,房大志2(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重庆页岩气有限公司).渝东南构造复杂区常压页岩气生产特征及开发技术政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王濡岳1,胡宗全1,董立1,高波1,孙川翔1,杨滔2,王冠平3,尹帅4(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页岩气储层表征评价技术进展与思考[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王红岩1,2,施振生1,2,孙莎莎1,2,张磊夫1,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四川盆地及周缘志留系龙马溪组一段深层页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卢志远1,2,何治亮2,3,4,余川5,叶欣2,3,6,李东晖2,3,6,杜伟2,3,6,聂海宽2,3,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富集特征 ——以四川盆地东南部丁山地区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沈骋1,2,任岚2,赵金洲2,陈铭培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页岩气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创新研究中心).页岩岩相组合划分标准及其对缝网形成的影响 ——以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蔡全升1,2,陈孝红2,张国涛2,张保民2,韩京3,陈琳2,李培军2,李炎桂4(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勘探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鄂西宜昌地区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发育特征与勘探潜力[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梁新平1,2,3,金之钧1,2,3,刘全有2,3,Shpilman Alexander4,李鹏2,3,Morozov Vladimir5,Uspensky Boris5(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俄罗斯汉特-曼西斯克州国有地下资源合理利用分析研究中心;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地质与石油技术研究院).火山灰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影响 ——以西西伯利亚盆地中生界巴热诺夫组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陆亚秋,梁榜,王超,刘超,吉靖(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江东区块下古生界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与启示[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朱洪建1,2,3,琚宜文1,2,孙岩4,5,黄骋1,2,冯宏业1,2,Ali Raza1,2,余坤1,2,乔鹏1,2,肖蕾1,2(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构造变形作用下页岩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模式 ——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海相页岩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党伟1,2,3,张金川4,王凤琴1,2,李沛4,单长安1,2,王睿婧1(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致密油气地质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富有机质页岩-水蒸气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特性 ——以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页岩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陈前1,闫相宾1,刘超英1,魏晓亮2,程喆1,秦伟军1,洪太元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压实对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控制作用 ——以四川盆地东南地区及周缘下古生界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周庆凡.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编辑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来稿须知[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