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琴(中国种子协会国际合作分会).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的成功探索与发展趋势[J].中国稻米,2021,第4期
-
王子阳,陈婉华,袁伟,周正萍,刘世平(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长期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王曦1,张磊1,陆建飞1,2(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我国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彭金凤1,刘婷婷2,许桂玲1,冯跃华1,3,王晓珂1,李杰1,罗强鑫1,PHONENASAY Somsana1,韩志丽1,卢苇1(贵州大学农学院;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贵州大学/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超级杂交稻叶片光合特性、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王晓珂1,刘婷婷2,许桂玲1,冯跃华1,3,彭金凤1,李杰1,罗强鑫1,韩志丽1,卢苇1,PHONENASAY Somsana1(贵州大学农学院;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贵州大学/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冠层高光谱遥感的杂交水稻植被指数氮素营养诊断模型[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代贵金,于广星,刘宪平,陈盈,宫殿凯,王彦荣,王之旭(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粳稻辽优5206生长与产量性状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张燕1,江建锋2,黄奇娜1,邵国胜1,王宏航3(中国水稻研究所;衢州市衢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衢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分管理调控水稻镉污染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符辰建1,2,3,胡小淳1,2,符星学1,秦鹏1,2,王凯1,3,黎琛子1,2,吴挺飞1,刘珊珊1,杨远柱1,2,3(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南方水稻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抗病虫水稻育种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优质抗病高配合力中籼两用核不育系隆科638S的选育及应用[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秦叶波1,王琦1,邵美红2,黄玉韬3,曹栋栋3,程楚2,王岳钧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规模化经营主体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以浙江省建德市为例[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张美玲1,周莉2,周广胜2(盘锦市大洼区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变暖和降水分配变化导致盘锦地区水稻早熟增产[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徐伟东,黎菊,陆强(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浙北稻麦连作区稻田糠稷发生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对除草剂敏感性研究[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汪峰,谌江华,陈若霞,史骏,任少鹏,金树权,姚红燕(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不同减氮模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马军韬1,2,李文华2,张国民1,2,王永力1,2,张丽艳1,2,邓凌韦1,2,高洪儒1,2,肖明纲1,2,赵北平1,2,任洋2,宫秀杰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水直播田杂草药剂系统防控技术[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张晓峰,王肖娟,黄东,贾世疆,包芳俊,李高华,钱冠云(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新型酸碱平衡剂对膜下滴灌水稻土壤盐渍化的改良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怀宝东1,闫凤超1,曹有鑫2,隋文志1,赵晓锋1,李佩然1,叶志峰2,刘士昌2(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黑龙江省梧桐河农场).北方寒地绿色功能型水稻栽培技术试验[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韦刚1,吴文革2,周永进2,郑兆阳3,许有尊2,孔令聪4(安徽省庐江县植保植检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江淮稻-麦周年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及其效果[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孟祥杰1,邹紫茵2,梁玉刚1,王忍2,黄璜1,陈灿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稻-鱼-鸭”共生模式的技术设计与思考[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胡继杰1,房玉伟2,陈孝赏1,刘守坎1(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台州地区早籼稻产量与干物质生产特征研究[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王会福1,王永才2,余山红1(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临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丙环·嘧菌酯SE与生物刺激素混合防治水稻后期综合性病害及增产效果[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王志明(福建省南安市种子管理站).优质常规早稻新品种泉珍12号在闽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余新桥,刘国兰,张安宁潘忠权罗星星罗利军(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节水抗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沪旱5 A的选育与应用[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黄洁,黄晶,梁青铎,金千瑜,朱练峰,曹小闯,朱春权,孔亚丽,张均华(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盐胁迫对粳稻品种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刘宝海1,刘晴1,付立新2,王明泉2,聂守军1,高世伟1,刘宇强1,常慧林1,马成1,王洪彬1,薛英会1,白瑞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60Co-γ射线辐射对寒地粳稻种子活力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徐富贤1,袁驰2,王学春3,韩冬4,廖爽5,张志勇6,陈琨7,曾世清8,谢戎1,周兴兵1,曾正明1,张林1,杨波1,蒋鹏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核技术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省富顺县农技站).四川盆地东南部杂交中稻开花期高温伤害的风险预测[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汪本福1,李进兰2,张枝盛1,李阳1,杨晓龙1,程建平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北省黄冈市农业科学院).虾稻共作模式下履带自走式旋耕机应用效果[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九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将于8月22—25日在吉林长春举行[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应俊杰1,杨俞娟1,周奶弟1,项加青1,王艺澎2,王会福3(仙居县农业农村局;仙居县下各镇人民政府;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不同器械施药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比较及无人机飞防新技术[J].中国稻米,2021,第3期
-
徐春春,纪龙,陈中督,方福平(中国水稻研究所).2020年我国水稻产业形势分析及2021年展望[J].中国稻米,2021,第2期
-
吴家青,熊若愚,解嘉鑫,蒋海燕,谭雪明,潘晓华,曾勇军,石庆华,曾研华(江西农业大学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稻米食味品质形成及其响应氮素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21,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