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骞1,姜良铎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恢复期心悸的病机及治疗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7期
-
赖敏,贾春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明清及以前舌诊理论中的颜色隐喻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7期
-
傅骞,王安,陈晓莹,胡素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放射线“中药化”基础理论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7期
-
袁振华,张蔷,刘苗苗,王俊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玄府失司”探析儿童慢性咳嗽临证法要[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7期
-
张明明,李书娇,曹珂儿,袁慧艳,亢泽峰(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瞳神络病学说及其在眼科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7期
-
李嘉鑫,王庆峰,安继仁,杨宇峰,石岩(辽宁中医药大学).基于“燥热怫郁”理论探讨2型糖尿病肠黏膜屏障损伤[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7期
-
刘祥1,侯季秋2,赵海滨2,王超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双心方对经皮冠脉介入术术后合并抑郁状态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血清成分影响及相关性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7期
-
李蕾蕾1,韦艾凌2,张永琴2,黄覃凤2,符宇3,龙富立2(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脏腑、气血津液、形神探讨原发性肝癌的防治思路[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7期
-
KHROMULYAK Maria1,2,任春贞1,2,陈其林1,2,吕欣芳1,2,3,蒋虎刚1,2,吴雪1,2,高翔1,2,3,王春玲1,2,3,李应东1,2,3(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甘肃省中医药防治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基于“心藏神”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伴睡眠障碍的临床诊疗思路[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7期
-
张霞1,2,徐闪闪1,2,王龙1,2,孙杨3,邸家琪4,代彦林2,丁樱1,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许昌市中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清热止血方联合雷公藤多苷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血清源性多聚IgA诱导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NF-κB通路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7期
-
冯彬彬1,韩俊泉2,杨朝帅2,高天婴1,冉佳文1,王红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基于“土壅木郁”理论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胆固醇结石的相关性[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7期
-
蒋全睿1,2,刘丹2,潘杰灵2,艾坤2,李江山2,刘小卫2,李武2(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不同部位按法对慢性疼痛激痛点大鼠模型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7期
-
刘德,蒲婷婷,孙晨阳,徐媛,陈静萱,刘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权衡疗效与风险探讨仲景的临证决策[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7期
-
邢亚萍1,韩姗姗1,2,丁樱1,2,刘佳佳1,贺卓卓1,丁乐乐1(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基于“肾玄府开阖、络脉疏塞”理论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病机治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王馨慧1,王苏童1,吕穆杰1,田子芳1,马度芳2,王永成2,边莉3,李晓2,姜萍2(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黄芪桂枝五物汤调节M1/M2巨噬细胞改善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杨熠文,杨柏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基于本草认识的半夏药理及对中药药性理论的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柳海艳,修琳琳,陈绍红,钟赣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基于经典名方探讨“十八反”反药组合应用的宜忌条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赵正奇1,2,梁玮钰1,2,杨楚琪1,2,吴梦婷1,2,张光霁1,2,3(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浙江省中医“瘀毒”证重点实验室;中医“治未病”智慧健康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从“瘀毒互结”探讨结直肠癌的病机特点和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陈冠廷1,任珂2,王剑锋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基于17 948篇中英文文献分析近2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研究热点与趋势[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王慧楠,姜明瑞,王志成,岳珠珠,魏晓彤,王梦琳,石双慧,张婧秋,陈梦雨,刘芊芊,王英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唐雪阳1,2,周融融3,方晓阳2,黄傲4,曾宏亮4,谢景2,金剑2,张水寒1,2(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中心;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研究所;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基于TMT蛋白质组学探讨黄精多糖对顺铂诱导C2C12细胞肌管萎缩的作用机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郭佳易1,贺丰杰2,李楠2(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基于“二阳之病发心脾”探讨肠道微生物群与不孕症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李瑞1,张晓梅2,李梦乾1,赖宇鑫1,许秋雯1,金颖1,姜良铎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基于三焦“四通膜性管道”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刘子夏1,刘英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基于脑-心-肝轴探讨纤维肌痛综合征病机及辨治思路[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周祯祥(湖北中医药大学).试论中药功效组学[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甄建华1,于河2,谷晓红2(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细胞因子风暴中医辨证要点解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李奕,庞博,花宝金,朴炳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基于中医“窍”理论的肿瘤证治思路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王双瑛1,2,孟宇航3,孟培培4,杨子婧4,杨卫彬4(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京北医疗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从“毒热入脉、血脉癥积”理论探讨大动脉炎发病机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刘扬,王欢(山西中医药大学).基于法象思维探究《伤寒论》桂枝应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
唐德才,宋莹莹,赵凡(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药功效界定古今变化及再衡定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