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彬1,2,胡子强1,2,李夔宁1,2,谢翌3,郑锦涛3(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基于大平板热管的电池热管理实验及仿真[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刘晓梅1,2,姚斌2,谢乐琼1,胡乔1,王莉1,何向明1(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常温循环衰减机理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王瑛滢1,2,3,4,傅德坤1,2,3,5,陈明彪1,2,3,宋文吉1,2,3,4,冯自平1,2,3,4,5(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冬冷地区冰源热泵系统清洁供暖的经济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胡银全1,刘和平2(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基于遗传算法的电池包高效热管理流道优化[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吴玉庭,明苏布道,张灿灿,鹿院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三元混合碳酸熔盐热物性实验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熊亚选1,张慧1,吴玉庭2,丁玉龙3(北京建筑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英国伯明翰大学化工学院).纳米颗粒对二元硝酸盐表面张力和密度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吴熠,张超,凌子夜,张正国,方晓明(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石蜡/SEBS复合相变材料热疗鼻贴的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吕腾1,叶子祥1,李泾1,储富强1,林本才1,2(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烷基磺酸蒽醌电解质的合成及其在液流电池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吴玉庭,宋阁阁,张灿灿,寇真峰,鹿院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蓄冷换热器优化设计[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李骏1,杨雅志2(成都工业学院教务处;成都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刘洋洋,王旭阳,徐谢宇,王永静,熊仕昭,宋忠孝(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锂金属负极用集流体改性研究及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张小利1,王玥童1,夏金松1,张莹莹1,2(合肥工业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基于改进的CDKF锂电池SOC估计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张蓉1,王曙光1,孙璇1,江小松1,胡磊2,焉晓明2,贺高红2(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磺化聚醚醚酮基两性离子交换膜制备及在铁-铬液流电池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冯一峰1,沈佳妮1,车海英1,2,马紫峰1,2,贺益君1,谈文3,杨庆亨3(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电化学能源器件工程技术中心;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钠离子电池健康状态预测[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郭德超1,郭义敏1,张啟文1,慈祥云1,何凤荣1,2(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锂离子电池用无溶剂干法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刘范芬,陈诚,朱智渊,张伟康,吕正中(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N/P比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谢雨轩,白云驹,肖意军(中国长江电力检修厂).含地面充电桩的储能式有轨电车车地整体性容量配置[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杨瑞,汪丽莉,宓一鸣,刘烨,吴建宝,赵新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数理与统计学院).静电纺丝法制备TMO/C复合纳米纤维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j,赵佳琦,师萌,康晓红(北京交通大学).Al掺杂锰酸锂材料在水系锂离子电池中的循环稳定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岑官骏,乔荣涵,申晓宇,田孟羽,季洪祥,田丰,起文斌,金周,武怿达,詹元杰,闫勇,贲留斌,俞海龙,刘燕燕,黄学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21.4.1—2021.5.31)[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沈剑文(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专业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应用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4期
-
朱元富1,贺文武1,李建兴1,李有财2,李培强1(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基于Bi-LSTM/Bi-GRU循环神经网络的锂电池SOC估计[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尹坚1,董季玲1,丁皓2,李方3(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喻彩梅,章学来,华维三(上海海事大学).十水硫酸钠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黎可1,穆居易1,金翼1,许佳佳2,刘鹏杰2,王青松2,李煌2,3(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中科中涣防务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磷酸铁锂电池火灾危险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衡永丽1,谷振一2,郭晋芝2,吴兴隆1,2(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Na3V2(PO4)3@C用作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闫琦1,2,兰元其1,3,姚文娇1,唐永炳1,2,3(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聚阴离子型二次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