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谦1,2,钟秀梅1,2,高中南1,2,马金莲1,2,万秀红3,杨义煊2,刘岸果2(中国地震局(甘肃省)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地震局;青海省地震局).门源M6.9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特征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任亮1,2,胡劭杰1,方博文1,王凯1,温帅1(华东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强钢筋增强UHPC-NC组合柱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王妙灵,王浩(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建筑管理学院).高层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承压结构局部抗震性试验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张渭军1,王永胜2,马滔2(甘肃第三建设集团公司;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基于正交设计的红层软岩改良土压缩模量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颜丙囤1,季灵运2,蒋锋云2,殷海涛3,陈其峰1,连凯旋1(山东省地震局聊城地震监测中心站;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山东省地震局).InSAR数据约束的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发震构造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尹欣欣1,2,邱江涛3,李敏娟2,许康生2,张波2,张胜霞2(甘肃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2022年门源MS6.9地震震区三维速度与发震机制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李敏娟1,毛冬瑶1,张辉1,王丽霞1,马海萍1,张增换1,窦喜英2(甘肃省地震局;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2022年青海门源6.9级地震前祁连山地震带平静打破异常特征[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唐亮1,2,刘鹏1,2,刘书幸1,2,凌贤长1,3,李雪伟1,2,万怡江1,2(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省寒区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碎石桩加固液化场地高桩码头抗震性能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王春阳,刘正楠,张永亮,李晓钟(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设计地震下铁路简支梁桥支座水平地震力计算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张胜霞1,2,尹欣欣1,2,王祖东2,陈晓龙2,蒲举2,王树旺2,鞠慧超2,李阳阳2,王维欢2(甘肃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省地震局).基于CWI方法的门源MS6.9地震余震定位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牛志辉,陈波,卜春尧(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于L1正则化逻辑回归模型的速度大脉冲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赵怀群1,何少林1,陈文凯1,司宏俊2,尹欣欣1,张灿1(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基于余震序列的地震烈度快速评估方法研究 ——以青海门源6.9级地震为例[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王祖东,杨晓鹏,尹欣欣,蒲举,王维欢,陈晓龙(甘肃省地震局).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余震序列自动处理结果探讨[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赵晗曦,尹新生(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基于人工铰的自适应结构减震性能与恢复力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王菁晗1,2,3,翟玮1,2,3,尹欣欣4,张璇4,张皓然1,2,3(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兰州岩土工程与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基于空间特征的SAR图像电塔识别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朱彦鹏1,2,房光文1,2,叶帅华1,2,郭飞3(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建投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黄土高填方多级边坡可靠度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杨宝刚1,李永庆2,张玥1,宋飞1(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小跨径桥梁座式桥台抗震性能参数敏感性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闫勋1,2,高曙德1,2,姜振海1,2,李娜1,2,武善艺1,2,柴源1,2,曹喜1,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海门源MS6.9地震前后甘青地区应力变化特征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曾垂青1,2,张吾渝1,3,马强1,3,文少杰1,3(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中南分公司;青海省建筑节能材料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循环荷载作用下海北地区重塑黄土刚度弱化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刘磊,苏维刚,李霞,赵玉红,冯丽丽,张朋涛(青海省地震局).2022年1月8日门源M6.9地震前青海地区逸出气氡异常特征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辛建村1,孙君嵩2,于晨3,方炜1,赵杰1,杨宜海1(陕西省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门源MS6.9地震前地电场优势方位角与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变化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刘璐1,刘兴旺1,2,张波1,2,何文贵1,2,朱俊文1,2,蔡艺萌1,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高分影像识别门源MS6.9地震地表破裂带[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朱爽,占伟,梁洪宝,李经纬(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青海门源6.9级地震同震及震前GNSS变形特征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苏鹤军1,2,3,周慧玲1,2,3,李晨桦1,2,3,马东正1,2,3(甘肃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局兰州岩土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门源MS6.9地震前嘉峪关气氡变化特征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刘泽民1,张广伟1,梁姗姗2,邹立晔2(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22年青海门源MS6.9地震余震的空间迁移特征[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张丽峰1,2,张璇3,郭瑛霞2,胡维云1,2,孙玺皓1,2(青海格尔木青藏高原内部地球动力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海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以门源M6.9地震为契机的祁连带中东段地震热红外异常区域特征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景立平1,2,何斌1,董瑞1,李嘉瑞1,汪刚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隧道与临近地面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规律数值模拟[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仝霄金1,丁刚2,魏汝明1,陈训龙3(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双向地震荷载下崩塌堆积体盲数稳定可靠性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 薛善余1,谢虹1,袁道阳2,李智敏3,苏瑞欢2,文亚猛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青海省地震局).2022门源MS6.9地震地表破裂带震害特征调查[J].地震工程学报,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