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其龙1,吕星都2,李秋蓉3(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法律事务处;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文化自觉:民族社会工作在地化服务策略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D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民族学刊,2023,第6期
-
石琳(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高质量推广普及:时代内涵与发展路向[J].民族学刊,2023,第5期
-
李耕(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民居博物馆场所营造中的原真性、表演和身体[J].民族学刊,2023,第5期
-
林晓华1,邱艳萍2(西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智媒时代民族舆情的“新媒体化”特征[J].民族学刊,2023,第5期
-
曾明,张淑颖(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苏轼民族共同意识的形成契机及其精神内核[J].民族学刊,2023,第5期
-
张继焦,张爽(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民族走廊研究的新分析框架[J].民族学刊,2023,第5期
-
杜芳,徐泽惠(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族群边界互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稳定机制[J].民族学刊,2023,第5期
-
李效梅1,祁雪1,卢峰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贵走廊民族传统村落语缘谱系多样性及空间格局[J].民族学刊,2023,第5期
-
杨星星,叶星(云南大学新闻学院).“越南客”的跨国谋生网络与边境生活空间建构 ——基于边境口岸城市河口的田野考察[J].民族学刊,2023,第5期
-
于凤静1,王文权2(武汉东湖学院;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代际更迭与需求之变:跨境传播视域下在韩中国朝鲜族受众特征的再认识[J].民族学刊,2023,第5期
-
廖玲,胡琳(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少数民族神话的现实性意义 ——基于李子贤活形态神话理论的前后期变化[J].民族学刊,2023,第5期
-
胡冬雯1,张江华2(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十年通信终得见:李安宅与雷德菲尔德的通信对中国早期人类学学科建设的贡献[J].民族学刊,2023,第5期
-
李菲菲(厦门大学考古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从家屋到村落:大理白族传统社会组织的构建逻辑[J].民族学刊,2023,第5期
-
曾玉洪(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武威汉代医简》“骆苏”为古西域外来词说[J].民族学刊,2023,第5期
-
陈立鹏,薛璐璐,范航(中国人民大学;喀什大学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而不同:民族交融态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J].民族学刊,2023,第4期
-
魏清光,李跃平(西南民族大学).我国民族文学经典英译本误译及其应对 ——以《尘埃落定》《萨迦格言》《阿诗玛》为例[J].民族学刊,2023,第4期
-
杨茂1,吕明阳1,热纳提·热黑木江2(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新时代西部高校“精准化”网络思政教育实践研究[J].民族学刊,2023,第4期
-
王绍东(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论修筑长城体现的辩证思维与民族精神[J].民族学刊,2023,第4期
-
代俊1,袁晓艳1,周雪2,代芮2(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研究基地;攀枝花学院).口述史视域下三线建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呈现[J].民族学刊,2023,第4期
-
薄辉龙1,徐君2(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视域下的援藏政策:逻辑构成、实践路径及社会效果[J].民族学刊,2023,第4期
-
张中奎(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苗疆再造”与铸牢国家意识的历史经验[J].民族学刊,2023,第4期
-
崔明德1,2,王硕1(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中国古代和亲与各民族经济的相互依存[J].民族学刊,2023,第4期
-
刘晓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俄罗斯埃文基人与中国鄂温克族人口变迁研究[J].民族学刊,2023,第4期
-
王俭平1,瞿萍2,许蔓2(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深圳大学中国海外利益研究院).美国“丝绸之路生物监测网络”对我国西部边疆的安全影响[J].民族学刊,2023,第4期
-
向眉1,蒋家胜2(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党史教育的多维思考[J].民族学刊,2023,第4期
-
汪燕(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民法典时代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法规对民族习惯的认可研究[J].民族学刊,2023,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