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小华,陆开宏,杨文,朱津永(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教育部应用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NMR代谢组学在水生软体动物生态毒理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徐晓平1,2,席贻龙1,黄林1(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皖江城市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Cu2+、Zn2+、Cd2+、Cr6+和Mn2+对萼花臂尾轮虫联合急性毒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李莉霞,李丹,高蜜,穆磊,陈红星,谢凌天(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大型蚤对五价砷抗性选择的响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谢丽玲1,谢俊1,赵斌2,谢群慧2,查广才3,郑玉忠3(汕头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重金属污染下龟壳攀鲈组织中ACP和AKP的活力比较[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高强1,李昕2,郝耀光2,赵亦雯2,周婧弘2,尹希3,史海水4(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功能科;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青春期双酚A结构类似物暴露对小鼠行为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朱小奕1,2,陈瑾1,2,张建英1,2(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浙江省有机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水环境中藻毒素生态风险的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王五香1,2,高丹1,廖芬1,周芙蓉1,封少龙1(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华大学图书馆).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的方法学新论[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高上吉,钟晓霞,刘婉莹,王勉之,孙静,李弘程,孙永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基于彗星实验的洛克沙胂对秀丽隐杆线虫胚胎细胞DNA损伤的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张松林,吴丽华(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环甲基硅氧烷的环境分布、行为与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杨天伟1,2,张霁2,Jerzy Falandysz3,Gra·zyna Krasińska3,Martyna Saba3,王元忠2(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格但斯克大学).云南疣柄牛肝菌属真菌中汞含量及食用健康风险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王玉婷,于红霞,张效伟,史薇(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基于毒性效应的间隙水致毒物质鉴别技术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向阳1,李霞1,2,秦艳杰1,单莉娟1,杨艳津1(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恢复与生境修复重点实验室;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杀虫单对不同倍性泥鳅鳍细胞系的毒性作用[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孙凯峰1,2,刘莉莉1,3,孙东1,刘伟杰1,何宁1,段舜山1(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微藻对壬基酚的响应及去除能效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黄鸣1,邹路易1,滕跃1,杜宪正1,房晓燕2(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临沂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2-巯基噻唑啉与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陈晔,陈荣,莫正平(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金属Cd、Pb对褐菖鲉肝脏组织中HSPs基因表达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李冬植1,王凯1,2,徐莉1,柴婷婷1,崔峰1,邱立红1,郑明奇1,覃兆海1,王成菊1(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戊吡虫胍对几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田永杰,徐秀举,陆益新,王超,周天祺,李湘鸣(扬州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比较两种RAD54启动子调控的全酵母发光细胞对化学诱变原的评价效果[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张晓婵1,温茹淑2,方展强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州河涌水体中食蚊鱼肝脏性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3期
-
徐雄1,李春梅1,孙静1,王海亮1,王东红1,宋瀚文2,王子健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国重点流域地表水中29种农药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童蕾,姚林林,刘慧,王焰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抗生素在地下水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韩永和,何睿文,李超,向萍,罗军,崔昕毅(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邻苯二甲酸酯降解细菌的多样性、降解机理及环境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张璐璐1,2,3,刘静玲2,何建宗3,李华1(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公开大学科技学院).中国典型城市水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水平与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耿存珍1,2,3,段玉双1,王艺璇1,胡飞1,杨永亮4,夏延致2,3(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大学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青岛大学山东省海洋生物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国土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有机磷系阻燃剂的全球污染现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夏慧,敖俊杰,袁涛(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室内灰尘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状况与人体暴露水平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席北斗1,2,虞敏达1,2,3,张媛1,4,高如泰1,2,张慧1,2,李丹1,2,檀文炳1,2,侯浩波4,余红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地下水环境系统创新基地;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武汉大学环境学院).华北典型污灌区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高杰1,2,李文超1,李广贺1,黄俊1,余刚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北京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中心).北京部分地区地下水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初探[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文方园,陈建,田路萍,梁妮,张迪,吴敏(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过氧化氢氧化对生物炭表面性质的改变及其对双酚A吸附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贺勇,徐福留,何伟,秦宁,孔祥臻,刘文秀,王卿梅(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巢湖生态系统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杨天伟1,2,张霁1,3,刘鸿高2,王元忠1,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省省级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云南山区野生牛肝菌中重金属汞和镉来源分析及食用安全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刘亚莉1,2,谢玉为3,张效伟3,彭书传1,2,陈天虎1,2,王继忠1,2(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纳米矿物与环境材料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价敌敌畏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