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唐颖,王丹,彭星宇,曹晗霖,谭海萍,张春慧,谷红梅,郭庶(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工学院;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氯化镉对斑马鱼幼鱼视网膜发育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韩伟,王硕,吕继涛,刘婉蓉,王玉晶,赵瑞锋(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蚯蚓对土壤中四溴双酚A的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周萌萌,沈根祥,朱英,胡双庆,凌思源,张洪昌,张红霞(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新型污染物环境健康影响评价重点实验室).上海郊区典型河道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赵芊瑜,熊海燕,叶紫君,黄莉萍,张伟(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小鼠体内砷甜菜碱向无机砷的生物降解[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沙胜男,白旭,李东瑞,李红,赵甲亭,高愈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中的硫化汞及其生物可利用性[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代玉冰,刘佳欣,耿柠波,金静,王丽霞,张海军,陈吉平(沈阳药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血液组分的快速分离及元素分布特征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赵晋,樊怡利,张瑞卿,李会仙,蔡婷(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典型酰胺类除草剂的水生生物水质基准[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宋超,贾伟丽,应光国(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土壤-植物系统中抗生素抗性的传播过程与影响机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黄丹妮,章敏,高富龙,郑榕辉,黄文树,薄军,方超(集美大学水产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集美大学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可降解微纳米塑料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王孟含,朱明华,肖子君,陈景文,吴超(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市化学品风险防控及污染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化学品肝毒性筛查模型[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申泽宇,李红艳,韩雅静,陈晓雯,唐斌,党垚,向明灯,胡国成,李廷真,于云江(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四氯双酚A对斑马鱼幼鱼运动行为的影响及神经毒性机制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谭婷,杨超超,杨娜,王琪,雷忻(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延安市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多菌灵对泥鳅肝脏典型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及其可逆性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常新,于晓梅,傅志强(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市化学品风险防控及污染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P450酶活性中心催化全氟烷基羧酸前体化合物的代谢转化路径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刘再腾,赵小余,张义宁,李亚梦,邱静,穆希岩,姜敬哲,钱永忠(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双酚A及其替代物对肠-脑调节的潜在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滕跃发,王晓晴,李斐,吉成龙,吴惠丰(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和特征筛选方法的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急性毒性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卢娜,李怡君,王钊宁,周星方,郭颖,王悠(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环境生态系;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手性新污染物HBCDs在近海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毒性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赵晓旭,李纹,侯巧利,吕源财(福建省新型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及其信息图谱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纳米氧化钴对组蛋白H3修饰的影响及其机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蔡月凤,谭皓文,吴钰泽,胡杰,姬南京,申欣(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文蛤甲状腺激素受体MmTR互作蛋白筛选及其对Aroclor 1254胁迫的转录响应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杨桂琴,李晓东,路玮静,李健鑫,李靖,常阳,王紫阳,张伟妮,陈新华(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福建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福州海洋研究院福建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永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中西兽医结合与动物保健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米氏凯伦藻对海水青鳉影响效应的转录组学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张成,冯兵,张萌,王强,夏威,王文倩,刘足根(南昌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我国吡啶硫酮锌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彭希健,徐秋霞,张博,郭远明(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环境相关浓度的氟西汀和帕罗西汀对章鱼脑组织五羟色胺能系统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张鑫达,田华,汝少国(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双酚A及其替代物的受体作用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张涛,朱明华,傅志强,陈景文,肖子君(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市化学品风险防控及污染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筛查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生物活性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王小霞,官司敏,杨贺然,何欢,任肖敏,潘学军(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微/纳塑料对巨噬细胞的潜在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冯宇希,徐明,阚杰元,林钰涓(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江门双碳实验室;帝国理工学院自然科学学院林;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林).植物毒理学文献计量分析及其研究思路与方法评论[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3期
  • 李贞金,张洪昌,胡双庆,朱英,沈根祥(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新型污染物环境健康影响评价重点实验室).2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水产养殖区沉积物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2期
  • 易欣源1,曲鑫璐1,龙昕1,张立尖2,徐斌1,3,唐玉霖1,3(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部长三角城镇供水节水及水环境治理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饮用水中典型消毒副产物的化学特性、生成转化及毒性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2期
  • 韩迁,张玉娇,赖承钺,孟旭,陶红群(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都市典型流域抗生素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2期
  • 苏志国1,2,陈伟东2,郑宇涵2,危婕2,李菲菲1,陈嘉瑜3,陈吕军1,4,温东辉2(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浙江省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基于宏基因组学解析不同污水处理系统的耐药基因组分布特征和传播机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