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倩倩1,彭孝楠1,刘鑫1,王舒甜1,戴康龙2,徐海兵2,董丽娜2,张金池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山陵园管理局).踩踏干扰下紫金山土壤质量季节变化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娇娇1,宋维明2,陆文明3,杨超2,夏恩龙1,李楠1(国际竹藤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竹藤组织).森林认证对纸和纸浆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效应[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3期
-
黄粤,马荣群,葛红娟,张蕊芬,孙吉禄,王芝云,孙红涛,沙广利(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苹果属观赏海棠新品种‘红禧儿’[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3期
-
沈文娟1,2,纪梅1,李明诗1,2(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基于多源遥感的森林变化对区域温度影响的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建国1,2,葛扬3(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湖州市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家森林城市与国家园林城市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3期
-
王有良1,林开敏1,宋重升1,崔朝伟1,彭丽鸿1,郑宏2,郑鸣鸣3,任正标1,邱明镜4(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贵州黔南布依族自治州林业局;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短期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3期
-
杨秀莲,宰舟颖,施婷婷,岳远征,王良桂(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彩叶桂新品种‘南林彩玉’[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强1,周鹏2,刘昌来1,余永帆1,张敏2,杨甲定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NaCl处理下全缘冬青和红果冬青根系的转录组活性比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3期
-
吕锋1,解孝满1,2,韩彪2,鲁仪增2,王磊2,董昕2,王艳2,陆璐2,刘莉1,宗绍宁2,李文清1,2(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基于SSR标记的麻栎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3期
-
葛大朋1,任媛1,赵俊2,王玉婷2,刘学庆3,苑兆和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西藏石榴野生群体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3期
-
何青青1,刘传强1,李建建2,王晶晶2,姚祥2,周圣浩3,陈英1,王浩然2(南京林业大学杨树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泰兴市农村能源技术开发服务站).假俭草EoNLA基因克隆与其转基因拟南芥在不同磷水平下的表型鉴定[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3期
-
程强,赵丽娟(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柳树痂囊腔菌的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3期
-
肖诗雅,高翠青(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尖长蝽科一中国新记录属种(半翅目:异翅亚目)[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3期
-
潘敏,朱明龙,谈家金,李亮亮,郝德君(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短小芽孢杆菌LYMC-3菌株对拟茎点霉的拮抗作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3期
-
王建军1,2,王敬贤2,栾庆书2,都慧3,姜旭2,董莉莉2,曹传旺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鞍山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大蛾卵跳小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3期
-
黄小辉1,2,吴焦焦3,王玉书2,冯大兰2,孙向阳1(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三峡库区森林生态保护与恢复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不同供氮水平的核桃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徐展宏,朱莹,金慧颖,孙操稳,方升佐(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不同叶色青钱柳叶片色素、多酚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薛蓓蓓,田国双(东北林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不同碳补贴机制下杉木人工林最优轮伐期和碳汇成本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龚茂佳1,王娟2,付小勇3,寇卫利3,鲁宁3,王秋华4,赖虹燕1(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西南林业大学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云南广西蒜头果适生区预测及环境影响因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吴炅1,蒋馥根1,彭邵锋2,马开森1,陈松1,孙华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遥感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结合树冠体积的油茶树高与产量估测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赵爽,王邵军,杨波,左倩倩,曹乾斌,王平,张路路,张昆凤,樊宇翔(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碳循环中土壤呼吸对次生演替的响应[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占军1,2,吴子琦1,王朝霞1,欧祖兰1,李杰1,蔡倩文1,徐忠东1,张照亮2(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茶树品种WOX基因家族的进化及密码子偏好性比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邱凤婷1,2,3,过志峰1,张宗科1,魏显虎1,李俊杰3,吕争3(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大湄公河次区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孙荣卿1,董李勤1,张昆2,3,刘宏强2,王耠熠1,胡昭佚1(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体氢氧同位素与水化学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谢君毅1,徐侠1,蔡斌2,张惠光2(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碳中和”背景下碳输入方式对森林土壤活性氮库及氮循环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圣倩倩1,戴安琪1,张慧会1,徐晶圆1,祝遵凌1,2(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常见园林植物对NO2胁迫的耐受性及吸收与恢复能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
袁鸣1,朱铭玮1,侯静1,朱莹莹2,3,李淑娴1(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职业大学).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刺槐种子吸水过程水分的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