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建新1,2,李腾旭1,2,李中天1,2,王晔茹1,3(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国家林草局智能信息处理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基于广义向量模长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邓珂,杨良缘,胡钰,许光治,王艳,张有做,倪勤学(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加工方式对豆芋有效组分及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孙晋跃1,2,张衡2,张娇娇2,孙芝兰2,刘芳1,2,都立辉3(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超声联合乳酸处理对沙门氏菌游离及生物膜菌体的杀菌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郭茂1,黄忠宇1,汪杰2,周卫东1(浙江省光信息检测与显示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的3种干腌火腿产地识别[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肖甜甜1,2,干昭波3,吴君海1,2,冯子娟1,2,邱树毅1,2,吴鑫颖1,2(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山东百龙创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米酸汤中呈味物质对滋味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董浩1,黄俊源1,何昀桐1,冼燕萍2,白卫东1,曾晓房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工程创新研究院农业农村部岭南特色食品绿色加工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食品安全预警研发中心).HPLC-Q-Orbitrap-HRMS方法检测广式烧鹅中7种非极性杂环胺[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刘盼盼1,任广跃1,2,赵路洁1,段续1,2,李琳琳1,王兆凯1(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粮食储藏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白萝卜饱和蒸汽-热泵组合干燥过程中生物活性和挥发性成分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冯拓,单培,张展开,高献礼,马海乐,王博(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16种市售茶叶抗氧化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黄璐琦1,孙旭飞1,苑宁2,范少华3,张伟1,4,5(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理工学院;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分析与防控重点实验室).CRISPR/Cas生物传感器检测食源性病原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成晓艳,张丁洁,田艾迪,刘瑛,陈佳璐,陈莹莹,洛雪(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优化乳杆菌高产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娄行行1,周万怡2,芦红云1,陈启和1(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黄酒酿造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形成的细胞生物学基础及消减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温鹤迪1,2,宁珍珍1,2,李金铭1,2,关玉1,2,贺家华1,2,赵颂宁1,2,刘静波1,2,张婷1,2(吉林省营养与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卵白蛋白与绿原酸分子互作对蛋白结构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申悦1,劳敏军2,王当丰1,崔方超1,林洪3,李婷婷4,励建荣1(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对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张奋楠1,俞经虎1,2(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食品凝胶特性及其在口腔加工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徐晓飞1,2,3,赵明月2,钟兴伟2,何瑞琪3(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几何细胞生物研究中心).胶原蛋白肽复合银耳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的改善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王雨欣,黄雨彤,杨盼盼,姜松松(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水苏糖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植物基食品的科学共识(2022年版)[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郑炀凡,陈艺煊,陈娟,赵嘉雯,余慧琳,赵燕,李泓浩,朱加进(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壳聚糖-磷虾油纳米脂质体共轭物的制备及对斑马鱼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罗江钊.适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的酵母益生菌[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李秋莹1,2,于昕睿1,2,刘铮1,2,林洪3,孙彤1,2,郭晓华4,王明丽5,周小敏6,励建荣1,2(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美佳集团有限公司;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姜黄素/茜素pH敏感蛋白纤维膜的制备及对金枪鱼鲜度的指示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10期
  • 郜海燕1,吴伟杰1,穆宏磊1,房祥军1,陈慧芝1,杨海龙2,陈杭君1,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院;农业农村部蔬菜采后保鲜与加工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食品新技术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绿色保鲜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9期
  • 刘鸿铖1,2,樊红秀1,3,赵鑫1,4,张闪闪1,3,刘婷婷1,2,王大为1,2(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农村部食用菌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吉林省粮食精深加工与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粮食精深加工与副产物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改性处理对绿豆皮膳食纤维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9期
  • 徐晨雅,郭晓娜,朱科学(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麸皮发酵对全麦面团及半干面品质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9期
  • 陈佳瑜1,2,杨艳芹2,袁海波2,邓余良2,沈帅2,刘政权1,江用文2(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电子眼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价滇红工夫茶汤色泽[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9期
  • 郝慧慧,邱雪,张海红,杨静慧(宁夏大学食品与葡萄酒学院).灵武长枣贮藏过程中细胞壁降解及多糖结构的变化[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9期
  • 张瑛1,吴静珠2,刘慧琳1(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太赫兹光谱技术快速识别与检测大米中沙蚕毒素类农药残留[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9期
  • 生庆海1,龙金利1,李朋亮2,赵巍2,张爱霞2,刘敬科3(河北经贸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热处理对谷物粉物化性质及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9期
  • 高洁1,2,王楠2,谢瑞彬2,陈爱亮2,檀建新1(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常见有毒蘑菇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9期
  • 张澜1,李晨1,2,张波1,岳停停1,田洪涛1,3,2,王志刚3(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益生功能性乳制品技术创新中心).发酵桑葚汁的新型菌种筛选及润肠通便功能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22,第9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