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许燕琳,李子君(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基于DEA和STIRPAT模型的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朱殿珍,初磊,马帅,王良杰,张金池(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黎鹏1,张勇2,李夏浩祺3,孙彩丽4,段奥华1,刘国彬1,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省林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措施的土壤碳汇效应[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罗叙1,李建平1,2,张翼1,井乐1,王誉陶1,张娟1(宁夏大学农学院;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荒漠草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对降水变化的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赵安周1,2,王冬利1,王金杰1,胡小枫1(河北工程大学矿业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化-旅游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因子诊断[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田甜1,牟凤云1,王俊秀1,赵灵晰2,陈林1,李秋彦1(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王陇1,宋孝玉1,李蓝君1,张玲1,刘雨1,李怀有2,李垚林2(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及归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张思琪1,马芊红1,朱彤1,顾再柯2,张科利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喀斯特地表微地形特征及其侵蚀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赖国华1,胡宝清2,3,李敏1,林树高1,邓雁菲4(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桂西南-北部湾地区“三生”用地演变及其驱动力的地理探测[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尹志荣,雷金银,赵营,桂林国,黄建成(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滴灌灌水量对枸杞土壤水分及养分迁移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任立清1,董国涛2,3,谷佳贺3,薛华柱3,聂桐4(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黑河水资源与生态保护研究中心;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黑河上游植被时空分布及驱动力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邹琴英1,师学义1,张臻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汾河上游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景观格局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岳新建1,2,叶功富3,高伟3,陈智勇4,陈梦瑶1,李蝶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长泰县林业局).海岸沙地主要森林的凋落物分解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李波1,杨朝现1,谢德体1,骆云中2,李雨彤3(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地丘陵区“三生”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白一茹1,2,阮晓晗1,2,包维斌1,2,王幼奇1,2,夏子书1,2,杨帆1,2(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旱区特色资源与环境治理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宁南山区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土壤耦合关系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白雪1,2,杨扬1,2,黄婷婷1,2,吴欣桐1,2,何涛1,2,王丽娟3,刘宝元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理学院;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激光衍射法与湿筛-吸管法测定中国3种典型土壤粒径分布的差异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胡梦雅1,孙彦1,曹天庆1,邓滢莹1,文高辉1,2(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耕地面源污染治理农户参与意愿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田碧青1,吴常雪1,穆兴民1,2,高鹏1,2,赵广举1,2,尹殿胜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长时间序列下鄱阳湖汛期水体面积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李益敏1,2,王东驰1,袁静1,刘心知1(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云南省高校国产高分卫星遥感地质工程研究中心).退耕还林背景下泸水市生态环境质量遥感动态变化[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杜姣姣,周运超,白云星,张薰元(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林学院贵州省高原山地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阔叶树种引入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李豆1,李朋飞1,穆兴民2,3,姚顽强1,汤伏全1,李婷1(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机载LiDAR测量复杂地形中滤波算法的比较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朱熠明1,2,3,蓝云龙4,周祖昊2,陈赛男3,蔡静雅2,刘佳嘉2(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基于分布式水沙模型的大夏河流域水沙过程演变机理[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苗培培1,赵祖军1,2,赵筱青1,普军伟1,李思楠1,王茜1,谭琨1(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云南典型石漠化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张茜1,2,3,刘冀1,2,3,魏榕1,2,3,张特1,2,3,刘艳丽4,5(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资源安全保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SPEI指数的长江经济带上游干湿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牟红霞1,张文文1,刘秉儒2(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引黄灌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田立鑫,韩美,王敏,魏帆,孔凡彪,孔祥伦(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莱州湾南岸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稳定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谭琨1,赵祖军2,赵筱青1,普军伟1,李代玺3,李思楠1,苗培培1,王茜1(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云南省文山州气象局).喀斯特山区文山市水土资源利用变化特征及耦合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刘璐1,郭月峰1,姚云峰1,刘晓宇1,祁伟1,2(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探设计院).十大孔兑上游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陈士银1,宾津佑1,2,蔡世煜1(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基于ESDA-GIS的广东省耕地生态承压能力时空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 周晓雯1,安艳玲2,吴起鑫1,吕婕梅2,高世林1,李钒玺1(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贵州理工学院).山区河流氮磷空间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以赤水河一级支流桐梓河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21,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