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舜尧1,齐学敏2,陈美骅2,杨蔚1,孙凯2,李玉成1(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人工腐殖化及产品在农业增产中的应用[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廖文娟,彭薇,吴聪,宁雅琪,王帅,崔浩杰(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还原态蒙脱石结构Fe(Ⅱ)催化水铁矿转化特性及影响因素[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李高洋1,黄永相1,2,吴伟健1,陈艺杰1,张伟健1,罗舒文1,李慧君1,黄枫城1,蔺中3,甄珍1,2(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海水稻根际效应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林青,徐绍辉(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ERT与TDR联合反演层状土壤水分运动过程[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陈露1,2,张海林1,2,易军1,2,3,刘秀芸2,刘目兴1,2,李胜龙2,周黎2(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水耕历史对稻田-田埂过渡区土壤物理性质与水-氮分布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时仁勇1,王昌军2,闫静1,来宏伟1,3,陈振国2,李德成1,徐仁扣1,孙敬国2(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陵秦巴山区不同母质植烟土壤抗酸化性能研究[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王祎1,2,黄来明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中铁锰结核微结构与组分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朱小莉1,2,黄琼1,2,宋开付1,2,马静1,张广斌1,徐华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年淹水稻田甲烷产生潜力和产生途径的季节变化[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王瑞琪1,2,栗现文1,2,郑哪3,江思珉3,陈俊英1,2,严宝文1,2,何雨江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水利工程系;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微咸水冰体融出水质及基于HYDRUS-1D的土壤淋洗特征研究[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刘红涛1,2,胡天龙1,2,王慧1,2,张燕辉1,2,郭世伟3,谢祖彬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典型水稻土细菌亚类群—泛化种、特化种的群落构建及功能潜力[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袁访,邓承佳,唐静,宋理洪(贵州大学农学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对凋落物的分解作用及影响因素[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陈曼,张杨,白亚男,戴传超(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磷水平对内生真菌枫香拟茎点霉与水稻互作平衡的调控作用[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孙建强,张莘,刘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学项目受理与资助分析[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郭茹1,温腾1,2,3,4,曹亚澄5,张金波1,2,3,4(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环境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反硝化细菌法测定土壤width=92,height=31.95丰度的方法优化[J].土壤学报,2023,第2期
  • 谭向平1,2,何金红1,郭志明1,王紫泉3,聂彦霞1,2,叶清1,2,和文祥4,申卫军5(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西大学林学院).土壤酶对重金属污染的响应及指示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3,第1期
  • 陈红,马文明,王长庭,邓增卓玛,唐思洪,侯晨(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高寒草地灌丛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胶结物质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1期
  • 陆蕴青1,向伟1,李敏1,司炳成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黄土塬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蒸散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1期
  • 王一锟1,蔡泽江2,3,冯固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不同磷肥调控措施下红壤磷素有效性和利用率的变化[J].土壤学报,2023,第1期
  • 闫金垚,郭丽璇,王昆昆,廖世鹏,陆志峰,丛日环,李小坤,任涛,鲁剑巍(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长江流域稻-油轮作区土壤磷库现状及环境风险分析[J].土壤学报,2023,第1期
  • 生弘杰1,2,3,王芳1,3,相雷雷1,3,付玉豪1,3,王紫泉1,3,许敏1,3,梅芝1,3,刘雨1,3,豆庆圆1,3,蒋新1,3,JAMES M.Tiedje4(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Department of Plant,Soil and Microbial Sciences,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环境行为与阻控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3,第1期
  • 赵金花1,2,陈林1,2,段衍1,2,张丛志1,2,马东豪1,2,张佳宝1,2(封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试验站(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秸秆还田配合化肥减施对潮土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1期
  • 胡凯婕1,2,栾璐1,郑洁1,3,李静1,薛敬荣1,孙波1,蒋瑀霁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秸秆还田方式对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和玉米磷素利用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1期
  • 杨秉庚1,2,蔡思源1,2,刘宇娟1,2,徐灵颖1,汪玉1,2,彭显龙3,赵旭1,2,颜晓元1,2(江苏常熟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供保氮能力决定稻田氮肥增产效果和利用率[J].土壤学报,2023,第1期
  • 王亚妮1,2,胡宜刚1,王增如1,李以康3,张振华3,周华坤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植被重建对沙化高寒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1期
  • 魏宇宸,卢晓丽,朱昌达,张秀秀,潘剑君(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基于地形与遥感辅助信息的小流域尺度高分辨率有机碳空间分布预测研究[J].土壤学报,2023,第1期
  • 龚子同1,黄成敏2,陈鸿昭1,张楚1,3,张甘霖1,3,4(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土壤起源与宜居地球的形成[J].土壤学报,2023,第1期
  • 朱龙祥,范昊明,马仁明(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冻融循环和土壤含水率对棕壤崩解特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1期
  • 吴汉卿1,阮楚晋1,2,万炜1,李胜龙1,裴丁仪1,韩苗1,陈国炜3,刘莹1,朱堃1,王钢1,4(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瑞士联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黑土地现代农业研究院).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3,第1期
  • 方文雯1,2,李晓宁1,2,吴仕希1,2,王芳3,张银萍1,3,2(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腐殖酸对Mycobacterium sp. NJS-1降解芘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