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马荣君1,2,李潇斐1,2,3,毛彦霖4,薛宇桐1,吴战昊3(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西安气象科技研究院;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省冰雹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胡晶华1,刘静1,白潞翼1,张欣2,兰鹏波1,袁亚楠1(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沙柳直根抗拉特性对循环荷载的响应[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夏怡洁1,2,王圣杰1,2,张明军1,2(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省绿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新疆自来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张林1,张云玲2,马松梅1,张丹3,贺凌云1(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兵团绿洲城镇与山盆生态系统重点实验室干旱区景观生态重点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总站;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兵团绿洲城镇与山盆生态系统重点实验室).准噶尔盆地大赖草分布格局及关键因子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文广超,李兴,吴冰洁,王晓鹤,谢洪波(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基于Landsat影像的柴达木盆地湖泊提取方法[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张东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全 新世西风模态下中亚干旱区孢粉类型多样性变化特征 ——以阿尔泰山为例[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刘玲1,2,罗剑洪3,李丙文1,徐新文1,范敬龙1,马志国4(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34团农业技术发展中心;暨南大学药学院).咸水滴灌对肉苁蓉寄生体系盐离子分配及品质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李小琴1,冉宸2,张晓霞3,冉新民4(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舟曲县城关九年制学校;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近60 a石羊河流域蒸发量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2,第3期
  • 姚俊强1,李漠岩2,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1,陈静1,毛炜峄1(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新疆树木年轮生态实验室;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不同时间尺度下新疆气候“暖湿化”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杨丹1,王晓峰2,3(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气候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PP变化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张丽丽1,2,邓晓雅2,龙爱华1,2,高海峰3,任才1,2,李志赟1,2(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基于农业水足迹的水资源安全时空变化分析 ——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白凡1,2,3,周金龙1,2,3,曾妍妍1,2,3(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水利工程安全与水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曹永香1,毛东雷1,薛杰2,3,苏松领1,开买尔古丽·阿不来提1,蔡富艳4(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应用工程学院).绿洲-沙漠过渡带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以新疆策勒为例[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姚宏佳1,王宝荣2,3,安韶山1,2,杨娥女1,黄懿梅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杨馥铖1,刘昌义1,胡夏嵩1,李希来2,付江涛3,卢海静2,申紫雁1,许桐1,闫聪1,何伟鹏1(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黄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理化性质及复合体抗剪强度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刘哲杰1,白涛2,高凡1,杨鹏年1,王光焰3(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面向生态系统多对象保护与修复的水库优化调度[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邹凯波1,张玉虎1,刘晓伟2,薛淑慧1,杨博文1,崔艳欣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气候变化下乌伦古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响应[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周彦莉1,2,3,吴海梅1,2,3,周彦栋1,3,4,尚旭民1,2,3,逄蕾1,2,3(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短期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结构和水分影响[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梁洪武1,阿里木江·卡斯木1,2,赵禾苗1,赵永玉1(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天山北坡城市群地表温度时空差异及贡献度分析[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丁文魁1,2,李兴宇1,杨晓玲1,马中华1,李岩瑛1(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气象干旱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以甘肃武威市为例[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张玉1,朱海丽1,2,张珂1,李国荣1,2,刘亚斌1,2(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3种滨河植物单根抗拉特性与其微观结构关系[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谭明东1,2,王振华1,2,王越1,2,李文昊1,2,宗睿1,2,邹杰1,2(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现代节水灌溉兵团重点实验室).长期滴灌棉田非灌溉季节土壤盐分累积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何超禄1,2,吕海深1,2,朱永华1,2,李文韬1,2,谢冰绮3,徐凯莉1,2,刘名文1,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TIGGE降水预报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用性评估[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杜梦寅1,袁建钰1,李广1,闫丽娟2,刘兴宇1,祁小平1,庞晔1(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张梅洁1,2,吕海深1,2,刘娣1,2,朱永华1,2,孙铭悦1,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耦合融雪的新安江模型在干旱区径流模拟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程梦园1,2,3,曹广超2,3,4,赵美亮1,2,3,刁二龙1,2,3,何启欣1,2,3,高斯远1,2,3,邱巡巡1,2,3,程国1,2,3(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香日德-柴达木河流域土壤湿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 侍世玲1,任晓萌2,张晓伟3,蒙仲举1,王涛1(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乌审旗毛乌素沙地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库布齐沙漠沙枣防护林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J].干旱区研究,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