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方勇纯(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的全链条博士生培养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5期
  • 谷贤林,高爱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如何培养跨学科研究生——以加拿大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5期
  • 向体燕1,高玉建1,罗洪川2,周学军1,马永红3(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基础研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毕业后都去了哪?——基于全国学术型博士学位授予数据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5期
  • 王传毅1,2,乔伟峰3,4,程哲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工程硕士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与测量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5期
  • 李雨晴,岳英(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硕士研究生教育供求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94—2019年我国研究生报考与录取人数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5期
  • 张炜(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对于技术创新的借鉴:模式集成与因校制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5期
  • 姚威1,2,储昭卫1,2,韩旭3,胡顺顺1,2(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浙江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新工业革命背景下面向工程硕士创造力的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四所大学的多案例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5期
  • 刘进1,葛浩1,林松月2(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专业博士学术化:挑战与应对——基于对282篇博士学位论文的文本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5期
  • 潘炳如,顾建民(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导师指导因素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不同学科类别的差异性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4期
  • 翟翌1,范奇2(重庆大学法学院政府规制与公共政策法治研究所;重庆大学法学院).“非升即走”背景下支配型导学关系的异化与复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4期
  • 杜静1,2,常海洋2(河南大学研究生工作部;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学关系中交往理性的缺失与回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4期
  • 李忠(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学术写作与训练的困境及其纾困——基于学位论文写作规范问题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4期
  • 陈新忠1,康诚轩2(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招考分育到自由分流: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重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4期
  • 吴彬,赵世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美国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组织模式、运行机制与建设逻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4期
  • 杨丽娜,姚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新时代学位授权审核“放管服”的改革进展与未来推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4期
  • 李润洲(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的专业指导——一种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4期
  • 李函颖,徐蕾(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工科师生关系会受科研项目类型的影响吗?——对高水平大学工科博士生与导师基于科研项目交往的质性考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4期
  • 时艳芳(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改革开放以来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政策工具选择与运用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4期
  • 姜澄1,余子侠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新中国初期十七年研究生学位制度探索的历史考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4期
  • 崔建军(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追随经济学大师学习经济学研究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4期
  •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新发展阶段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高端论坛召开[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4期
  • 本刊讯.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4期
  • 韩霞,于秋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权力的实施及规范路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3期
  • 宋德发,荆莹莹(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师生关系十分融洽” ——西南联大导生融洽相处的表现、实质和现实意义[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3期
  • 赵嘉路1,贾晓明2(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不同读博动机对博士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博士生专业社会化理论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3期
  • 俞继仙1,林承焰2,李兆敏3(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育人价值 ——基于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3期
  • 高利,束洪春(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交叉学科与新工科:学科规训的超越与巩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