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铭1,孙启武2,柳静3,任志洪2,江光荣2(武汉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湖北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2,第2期
-
张青1,2,3,王争艳1(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母亲敏感性与婴儿气质、注意对学步儿执行功能影响的交互作用:一项两年的追踪研究[J].心理学报,2022,第2期
-
张妮1,刘文1,刘方2,郭鑫1(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22,第1期
-
王艳,蒋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环境无序性对消费者多样化寻求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心理学报,2022,第1期
-
蔡亚华,程佳琳,李劲松(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礼之用, 和为贵?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团队亲社会违规氛围对团队绩效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2,第1期
-
向燕辉,何佳丽,李清银(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嫉妒与幸福感因果机制:基于追踪和日记法研究[J].心理学报,2022,第1期
-
尹可丽,兰淼森,李慧,赵子文(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J].心理学报,2022,第1期
-
温忠麟,欧阳劲樱,方俊燕(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潜变量交互效应标准化估计:方法比较与选用策略[J].心理学报,2022,第1期
-
林静1,黄量杰成1,何耘丰1,段继鹏2,尹军1(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宁波大学群体行为与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基于成本最小化信息的社会性意图识别:来自脑电和行为的证据[J].心理学报,2022,第1期
-
李婉悦1,2,刘燊3,韩尚锋4,张林1,徐强1(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深圳大学心理学院深圳大学脑疾病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特质焦虑在面部表情前注意加工阶段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J].心理学报,2022,第1期
-
阎书昌.中国心理学会前身中华心理学会会刊《心理》封面[J].心理学报,2022,第1期
-
(中国心理学会秘书处).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顺利召开[J].心理学报,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