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勾宇春1,王宗抗2,张志鹏2,魏浩2,孟品品2,曾艳华1,邓祖科3,周进1(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植物根际促生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王晶晶1,2,黄刚1,2,吕坤1,2,苏延桂1,2(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热带-亚热带森林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浦滇1,罗义菊2,陈洪宇2,石明3,蓝增全4(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长期种植云南大叶种茶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王瑛1,刘美君1,杜盛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树干液流时滞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张书武,任珊,裴磊,孙玉焕,王发园(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聚乙烯和聚乳酸微塑料对蚯蚓的毒性效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董洋1,2,陈瑞蕊1,俞冰倩1,姚荣江1,冯有智1,林先贵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玉米秸秆对滨海中度盐土微生物活性的提升及机理[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刁友明,冯沁园,黄绍福,陈曼,周顺桂(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蒽醌敏化型微生物光电反硝化系统固碳脱氮机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王涛1,2,3,王艺清1,2,3,周喆1,2,3,赵泽昊1,2,3,曹士先4,陈志丹5,2,3,孙威江1,2,3(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省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峡两岸特色作物安全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白鸡冠茶树品种叶色白化相关共表达网络构建及潜在核心基因发掘[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卢春亭1,肖仕鑫1,钟佩云1,周珈羽1,邓辉1,2,张凯照1,2,黄小红1,2,崔红杰1,2(中西兽医结合与动物保健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兽医中药与动物保健重点实验室).姜黄素对玉米赤霉烯酮诱导的猪肾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张凯照1,2,3,许泽锴1,肖仕鑫1,郑钰1,胡会1,崔红杰1,2,3,吴异健1,2,3,黄小红1,2,3(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中西兽医结合与动物保健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兽医中药与动物保健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连翘水提液体外抗番鸭呼肠孤病毒增殖及对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刘利平1,2,张文霞1,2,曾礼华1,高方远2,吕建群2,刘松2,苏相文2,任明鑫2,代明笠2,任鄄胜2,任光俊2(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杂交水稻骨干亲本的Wx和ALK等位变异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联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蔡章林1,2,赵厚本1,蔡继醇1,吴仲民1,周光益1,李兆佳1,王旭1,邱治军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用13C标记法研究光合碳在枫香和山乌桕幼苗体内的留存及分配动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李瑞滋1,曹秀凤2,陈琼3(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氮掺杂功能性碳纳米点对干旱胁迫下番茄生长和抗逆能力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朱俊英1,肖辉杰1,冯天骄1,王栋1,辛智鸣2,杨润泽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农田-防护林体系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水碳的耦合关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沈健1,2,何宗明1,2,董强1,郜士垒1,2,曹光球1,2,林宇3,黄政4(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福建省长乐大鹤国有林场).滨海沙地两种防护林土壤呼吸月际动态及影响因素[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田雪1,2,吴建召1,2,杨鸿飞1,2,俞陈辉1,2,陈辉1,林勇明1,2,王道杰3,李键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小流域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以龙溪河流域为例[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补欢欢,石福孙,李梦玮,陈晓霞,廖礼彬,李婧怡(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伴生杂草提取液对花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活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王科杰1,许力山2,姬高升2,刘杨2,宋艳波1,闫志英2(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环保酵素高效发酵菌株筛选及不同发酵方式比较[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陆琪1,2,吴静1,2,陶勇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因编辑技术在产溶剂梭菌中的应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陈红云1,卿晋武1,蔡晓鲜1,栗高源1,胡梦杰2,李鑫昊1,钟磊1,陈冠益1,3(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微生物耦合化学技术修复石油烃土壤污染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陈雪寒,程文君,宫立鹏,卫津宇,丁健,史仲平(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厌氧减量废弃毕赤酵母耦联丁酸和丁醇高效生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黄睿1,唐楚言1,宋元旭1,刘丽娜1,赵雅梦1,陈佳哲1,石志睿1,李晓玲2,闫震1,3(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水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梧州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产甲烷古菌与电子传递体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陈李1,2,杜智旭1,2,贺莉1,2,姜娜1,2(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污水处理“碳中和”研究现状与热点[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王东旭1,2,伍佩珂1,2,梁兰梅1,2,邓良伟1,2,王文国1,2(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污水生物处理过程氧化亚氮的形成机理及减量策略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李清钞,蔡中华,周进(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低表面能防污涂层对微生物被膜群落结构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王涛1,许彤骏2,王喻元3,朱建明1,曾艳华1,周进1(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美国考文垂教会中学;深圳市红岭中学).藻际环境铁载体细菌的筛选及群体感应信号对其合成的调节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蒋郑峰,陈昱光,蒋汉语,刘幽燕,李青云(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 JQBF100对苯酚-氰化物双底物的降解[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陈梅依1,2,雍溶3,唐卓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湖南大学生物学院).卡那霉素人工核糖开关构建和验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邱晓萍1,2,张懿1,陈煜林3,张咏梅1(中国-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重症医学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及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 赵敏1,马宝有2,赵江平1,陈峰峰1,孙亚荣1,王亚娟1,陈云明1,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延安市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林龄刺槐叶片氮、磷重吸收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