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姜师立(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以大运河文化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名城,2023,第3期
  • 孙一民1,梁舒迪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面向实施的城市创新空间可持续营建策略——以重庆涪陵慧谷湖科创小镇为例[J].中国名城,2023,第3期
  • 姜娜,马育辰(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构建研究[J].中国名城,2023,第3期
  • 孙洁(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产化研究中心).我国城市更新地方立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名城,2023,第3期
  • 刘伯霞1,程婷2,刘杰2,王田2(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兰州—西宁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名城,2023,第3期
  • 李翔宇,周萌,陈硕(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基于“王四营模式”的城市存量更新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名城,2023,第3期
  • (首届《中国名城》城市更新论文竞赛组委会).首届《中国名城》城市更新论文竞赛征文启事[J].中国名城,2023,第3期
  • 冯学钢1,唐培2(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应用经济学流动站).市场主体建设下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与政策建议[J].中国名城,2023,第2期
  • 黎启国,储石韦,许召敏(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现状及其空间结构特征分析[J].中国名城,2023,第2期
  • 田德新1,张蝶2(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研究综述[J].中国名城,2023,第2期
  • 王晓灵1,杨碧婧2(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三位一体”公园城市建设路径优化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中国名城,2023,第2期
  • 刘仁义1,辛会1,卢俊超2(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共生视角下名城建设控制区街道提升策略研究——以黟县碧阳大道示范段为例[J].中国名城,2023,第2期
  • 张广汉,陈伯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城市保护的中国经验——历史文化名城制度40年[J].中国名城,2023,第2期
  • 车震宇,王磊,张文静(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泊保护视角下高原滨湖建制镇国土空间规划应对研究——以云南省石屏县坝心镇为例[J].中国名城,2023,第2期
  • 林岩,李柯染(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共有性视角下的传统街市更新——以晋城水陆院街市为例[J].中国名城,2023,第2期
  • 何浩,朱常丽,戚晓璇,邹润涛,余艳薇(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高密度存量城区绿地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J].中国名城,2023,第2期
  • 王运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提升要素研究[J].中国名城,2023,第2期
  • 袁方(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设计所).山水人文小镇国土空间优化路径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区潭柘寺镇为例[J].中国名城,2023,第2期
  • 兰伟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分院).单位大院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策略初探——以九江老地委大院为例[J].中国名城,2023,第2期
  • (首届《中国名城》城市更新论文竞赛组委会).首届《中国名城》城市更新论文竞赛征文启事[J].中国名城,2023,第2期
  • 左力1,艾慧颖2,李和平1(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存量语境下城市滨水区更新路径 ——以重庆市长嘉汇大景区弹子石片区城市设计为例[J].中国名城,2023,第1期
  • 肖竞1,马春叶1,张芮珠1,曹珂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基于社交媒体影像数据分析的城市历史街区公众认知画像与更新活化研究 ——以北京市南锣鼓巷为例[J].中国名城,2023,第1期
  • 张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立法进程与未来展望[J].中国名城,2023,第1期
  • 戴俊骋1,刘方宇2(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线性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运河为例[J].中国名城,2023,第1期
  • 季小妹1,聂智磊1,朱运海1,赵西君2(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城市韧性与城市网络关联性理论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名城,2023,第1期
  • 王开泳(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伴生城镇的理论建构、形成机理和整合路径研究[J].中国名城,2023,第1期
  • 王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营造高品质空间[J].中国名城,2023,第1期
  • 陆琦1,2,刘国维3(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建筑学院;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传统聚落的价值基准及其评估体系构建思考[J].中国名城,2023,第1期
  • 邵典,杨俊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空间形态的多骨架体系叠合解析[J].中国名城,2023,第1期
  • 党安荣1,2,3,胡海4,李翔宇3,伦玉昆3(清华大学人居环境信息实验室;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与展望[J].中国名城,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