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飞伶,雷伟(南宁师范大学).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少数民族非遗影像的诗性建构 ——基于《阿诗玛》纪录片摄制的考察[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余媛媛,何顺超(云南师范大学).乡村旅游发展中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路径研究 ——以哈尼梯田阿者科村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李细枚1,覃庆华2,叶永鸿1,陈国扬1(广东金融学院;百色学院).“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多元导师制”育人模式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余翠娟(广西师范大学).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孟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长沙话的轻重韵律与派生词产生的动因[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吴小红(北京大学).神灵信仰与英雄叙事:马来西亚砂拉越伊班族的史诗传统 ——兼论《阿勇史诗》[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胡建升(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原型研究的中国范式 ——论《盘古之斧:玉斧钺的故事九千年》的学术意义[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蒋明伟(重庆师范大学).中共六大前统战思想创新及其重要启示[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胡琳,廖玲(四川大学).灾害叙事与埋岩习俗:广西融水苗族口传神话的文化阐析[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邓立峰(中国艺术报社).早期民族志影像中的科学话语与叙事话语生产[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周永杰(中共桂林市委党校).传承红色基因与强化中国共产党认同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潘立慧(广西大学).语言接触引发的语法变异:汉语借词在壮语中的后续性演变[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三次统一·玉成中国·夏代问题[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周奉真(西北师范大学).由“唵嘛呢叭(口迷)吽”的释义论及古代的咒与符[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郄莉莎(北京大学).马来传统史诗《杭·杜亚传》及其认同功能分析[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