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强1,漆昊1,何国兴1,张德罡1,韩天虎2,孙斌2,潘冬荣2,柳小妮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对海拔和坡向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孙若修1,2,申明爽1,胡亚伟1,徐勤涛1,张建军1,2,3,4(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模拟降雨下坡面草带分布对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李嘉麟,陈家慧,华丽,韩兆君,蔡崇法(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基于CSLE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常道琴1,2,3,宋乃平1,2,3,岳健敏1,2,3,孟晨1,2,3,马昀1,2,3(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系统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对干旱半干旱区铜尾矿污染治理效果[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郭书亚1,唐可1,王燕燕1,杨颜裴1,陈虹宇1,倪晓菁1,张佩佩1,吴玉环2,3,刘鹏1(浙江师范大学植物学实验室;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IAA与KT对菊芋镉富集和生理响应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杨秀超1,方乾1,尹晓爱1,方发永1,赵龙山1,2,3(贵州大学林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贵州大学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研究中心).模拟降雨条件下林木裸露根系分布方式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刘殿民1,沈海鸥1,2,武佳龙1,栾凤娇3,牟廷森1,王岩生4(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省正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主岭市勾家店水库灌区管理所;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黑土坡面垄侧少耕措施的土壤侵蚀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俞陈辉1,2,田雪1,2,刘鑫铭1,虞西尔1,林勇明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泥石流流域失稳性坡面土壤抗蚀性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马敬东1,聂卫波1,冯正江1,王慧1,马孝义2(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施肥时机对土壤水氮运移转化规律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赵正1,2,刘纯1,2,尚明月1,2,陈敬龙3,包旭华3,刘晓雨1,2,卞荣军1,2,张旭辉1,2,程琨1,2,王燕1,2,Drosos Marios1,2,郑聚锋1,2,李恋卿1,2,潘根兴1,2(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省南京市晶桥镇农业服务中心).宁镇丘陵区村域小流域不同土壤景观下表土质量变化及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孟庆龙,吴景贵,李建明,关华建,季佳鹏,牛岸秋(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期施用畜禽粪对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动态变化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姜瑞瑞1,2,费良军1,2,康守旋1,2(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浑水膜孔灌多向交汇入渗湿润体特征数值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薛帆1,易海杰2,宋松柏3,张晓萍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基于Copula分析生态恢复对黄土高原水沙频率耦合关系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王海于1,庞国伟1,2,3,王春梅1,2,3,王雷1,2,3,龙永清1,2,3(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北大学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基于无人机航摄的坡形对浅沟发育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高钰淏1,陈家宙1,邹自强1,刘子轩1,李文凯1,杨雪1,2(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龛沟是崩岗早期发育的形态标志[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赵晓涵1,张方敏1,卢琦2,李云鹏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院荒漠化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未来气候情景内蒙古蒸散和产水量的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任钇潼1,程清平1,2,3,金韩宇1,张宏英1,王平4(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西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院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国家(云南省)科学野外观测研究站;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对NDVI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王子豪1,2,尹光华1,谷健1,王士杰3,马宁宁1,周旭1,2,刘泳圻4,赵旺4(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苏省徐州工程勘察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浅埋滴灌水氮钾互作对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冷旭1,2,李仙岳1,2,郭宇1,2,丁宗江1,2(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高效节水技术装备与水土环境效应内蒙古工程研究中心).DNDC模型和TOPSIS法联合确定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农田合理施氮量[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刘瑞娟1,李继峰1,2,冯哲1,杨美妞1,常春平1,3,郭中领1,3,王仁德4(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河北省环境变化遥感识别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风蚀过程中翻耕农田土壤抗剪强度变化[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杨树云1,张铁钢2,张展3,孙贯芳1,李永红1,4,高照良1,4,娄永才1,齐星圆5,赵莼1,吴彤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堆积体坡面不同植被格局的控蚀效果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徐宗恒,张宇,陶真鹏,查玲珑,陈云英(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省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昭通烂泥箐滑坡源区原生状态根-土复合体抗剪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杨青松,倪世民,王军光,蔡崇法(华中农业大学水土保持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粗颗粒土壤坡面侵蚀泥沙颗粒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李镇1,张文博1,吕佼容2,骆汉1,2,谢永生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含结构体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李俊1,2,盛菲1,2,刘士余1,2,张婷1,2,余敏琪1,2(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赣南九曲水流域降雨侵蚀力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李乐1,马巍2,勾蒙蒙1,王娜1,刘常富1,3,肖文发1,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三峡库区典型流域硝态氮输出特征及归因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鹿泽洋,彭清娥,赵瑜琪,张瑞雪(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单颗粒液滴飞溅对颗粒起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4期
  • 王逸男1,孔祥兵1,赵春敬1,姚贵琦2,郭凯1(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2000-2020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时空格局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3期
  • 张兴义1,2,李健宇1,郭孟洁1,胡伟2,李建业2(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连续14年黑土坡耕地秸秆覆盖免耕水土保持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3期
  • 王嘉豪1,李廷亮1,2,3,黄璐1,宋红梅1(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秸秆还田替代化肥对黄土旱塬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