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雪1,2,齐永正3,曾文杰1,陈三波4(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实验室;华润(深圳)有限公司).新工科视角下BIM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框架及实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黄音,毛莉莎,庞燕,张小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与交通学院).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顾永安1,许戈2,张静3,4(常熟理工学院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黄淮学院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职院校专业群生成逻辑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张铮1,刘法虎2,陈慧1(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证书研究中心;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中心).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演进动因与发展机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吕建强,许艳丽(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工作4.0:表征、挑战与职业教育因应[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陈正江,梁帅(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多源流理论视域下“双高计划”政策过程考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王牧华1,刘恩康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于创客空间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何与何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张三保1,雷媛1,罗志敏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郑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演进、比较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潘垣1,2,陈晋2,文劲宇2,李红斌2,臧春艳2(中国工程院;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面向“电气化+”的电气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田华1,刘德宝1,韩婷2(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新工科背景下PjBL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材料及其成形前沿”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李拓宇1,邓勇新2,叶民1(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智能化时代Π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8个典型案例的扎根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胡文龙1,李忠红2(东莞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国际典型工程人才关键能力模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谷志群,纪越峰,顾仁涛(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X”教学模式下智能信息网络课程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关新1,赵琰1,郭瑞1,王黎明2(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科技处).行业评价驱动下的产教耦合课程知识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孟成1,徐宛笑1,高飞2(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高校内跨部门合作的推力——基于23所高校大类招生改革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朱永东(华南理工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处).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结构创新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陈俊源,许锋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杨叔子智能制造思想与实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赵炬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领导改革:SC改革的组织与管理——美国“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徐子晨1,程婕1,王玉皞2,3,饶泓1(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上饶师范学院;南昌大学人工智能工业研究院).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工科在线系统实验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彭岷1,徐世中2,刘惠3,黄廷祝4(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新工科培养项目iArt的持续改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张浩男,刘晓光(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端工程技术变迁对大学专业结构演化的影响——以N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夏立1,李强2,1,黄爱华3,胡访1(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基于“分层分级”课程体系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焦磊1,赵庆年2(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创型”湾区需要怎样的高等教育系统——基于组织种群视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陈丽1,梁秀波1,杨小虎2(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基于多方协同的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叶环瑞,刘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吴仲华与中国科大工程热物理系的创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王成江,李文武,刘会家,肖建修(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知识应用能力的进阶:工程类专业“核心应用课程”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鱼海涛,解忧,刘伟(西安科技大学理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理工科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与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匡瑛(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定势突围与思路重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于杨,吕悦(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新工科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建构与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