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巴金的精神之塔[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5期
-
李伟长(上海文艺出版社).高自觉写作游戏玩家——路内印象记[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5期
-
王宏图(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年“暖渣”的艳史碎片及其话语泡沫——路内长篇新作《关于告别的一切》读后[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5期
-
李森(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朦胧诗”论争与“非诗-蕴闭环”[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5期
-
刘江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学科问题[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5期
-
陈嘉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艾克斯-马赛大学;亚洲研究院).近三十年法国报刊对中国当代作家的接受、评价与阐释[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5期
-
胡国平(同济大学中文系).山水的知识和移情的停顿——关于散文写作的生长空间[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5期
-
钟媛.“优孟衣冠”与士子精神——略论陈彦小说创作兼及现代化视阈下的“载道”传统[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5期
-
路内.抒情与妄议[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5期
-
黄晓敏1,王若旭2(法国尼斯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南京大学法语系).创造性与表现力——莫言法语译本中的双语现象[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5期
-
行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发现时代与定义生活——重读池莉1990年代的中短篇小说[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5期
-
朱红梅.“细节”的胜利——以王彬彬的历史写作为例[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5期
-
刘云虹(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莫言作品在法国的译介及其启示[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5期
-
刘晓飞(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生态文学:特征与概念[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4期
-
谭天(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院).现实主义写作的特质和诗性呈现机制——以梁晓声《人世间》为中心的考察[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4期
-
魏雪慧(福建省武夷学院文教学院).中国“非虚构”写作大事记(1980-2021)[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4期
-
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最先锋的新拓展——孙甘露《千里江山图》读解[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4期
-
袁凌.“非虚构文学”亟需面世[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4期
-
项静(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白与黑的交集地带——浅谈非虚构写作与散文的关系[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4期
-
丁茜菡(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抵达非虚构:对实践阻碍的克服[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4期
-
梁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梁庄的空荡荡的家[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4期
-
杜学文(山西省作家协会).京与都:时间维度中的空间意义——关于邱华栋的《北京传》[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4期
-
宋宁刚(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诗性、现实、文体及其他——论陈年喜的散文创作[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4期
-
陈粲(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本 策略 语境——格非“江南三部曲”时空演变叙事艺术论[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4期
-
欧阳江河(北京师范大学).六十之后[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4期
-
武兆雨(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性“不老”,“风流”自流——读叶弥长篇小说《不老》[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4期
-
杨小滨(台湾政治大学).瘙痒的主体:胡续冬诗中的社会讽喻与转义喜剧[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4期
-
秦振耀(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教研室).“清单效应”与当代诗的幽默——论胡续冬诗歌中的“列举”[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