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栋梁(桂林旅游学院).兴安县贺郎歌《诗经》元素解读[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黎美玲(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论姜夔词对晚唐诗的借鉴与发展[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关熔珍,翟悦(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汉德克《骂观众》的颠覆性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朱博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清代词学理论对诗学理论的征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杨隆(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厚植青年爱国情怀 ——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学生社团实践育人探索[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张海敏,程华波(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无为鱼灯造型系统的叙事特征分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陆礼春(桂林旅游学院).翻译和文化的建构与传播 ——兼论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策略[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王秀丽,吴纬芳(安徽建筑大学外语学院).手势对儿童词汇提取影响的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石晶晶(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前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翟静波(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广西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逻辑与实践路径[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常云1,陈保学2(安徽建筑大学体育教学部;怀化学院体育学院).新时代中国武术和平精神及其核心价值论绎[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倪榕霜(宁德师范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闽东畲歌“啊噜调”演唱特色及保护与传承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王婧如(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美声唱法与广西彩调声腔的发声方式共通性之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李金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与对外传播[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刘晨希(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中资企业在柬埔寨的投资法律风险及对策 ——基于“澜湄合作”背景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周佐霖,赖漩(河池学院图书馆).广西忻城莫氏壮族土司家训探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李娜(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新时代加强“0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探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张小惠1,江燕2,汪园1(安徽新华学院科技学院;安徽新华学院招生办公室).远程化教学模式问题与对策探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庄舒敏(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海洋与生化工程学院).高校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张新罗,龙群玮(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滇东北次方言苗族民间口传古歌谣委婉语的探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黄潮1,蓝城鑫2(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瑶族布努语名词与名词短语的语言类型特点[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吴正彪,潘清妹(三峡大学民族学院).苗族服饰图纹的符号学意义[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杨杰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传统的发明:丽江棒棒节的传承与变迁[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韩名利,王翊(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庄子》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展望[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李俊浩(安徽亳州学院体育系).舞蹈基本功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程敏,郑磊(郑州大学法学院).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之反思 ——以《行政复议法》修改为视角[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黄金宏(福建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双主体视域下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探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叶建芳(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边疆儒释道与地方俗信文化交融研究 ——以龙州壮族丧礼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潘健1,2,田甜2,刘安军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中英文友善类公益广告社会距离维度对比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