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钧(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通过地方路径开辟进入大文学史的独特视野”——由《南京百年文学史》的观念、实践及探索意义谈起[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张鑫(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南京百年文学史的四副面孔[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张智勇(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新发现张恨水、白薇等十封书信释读——兼谈抗战时期的保障作家生活运动[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许亚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诗化与文体形构——汪曾祺早期小说创作的文体学意义[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安静(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民族共同体的另一种想象——论萧红香港时期的小说“重写”问题[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汪静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接受历史、个体心境与当下论战的复杂纠葛——重回20世纪30年代鲁迅与朱光潜的“静穆”之争[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殷鹏飞(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再现与重构:茅盾早期小说中的“时代性”问题再讨论[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冯芽(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反攻》杂志与东北作家群的流脉问题[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骆寒超(浙江大学).李金发系列论(一):李金发的诗歌审美观[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谭琳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白鹿原》中的瘟疫叙事及其叙事伦理[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傅其林,冯芙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浪潮中的胡适[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吴迎君(西北大学文学院).明光遮蔽的幽光:《傅雷家书》书写的青年傅敏[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马晗敏(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买卖”背后的故事——老舍早期佚作《一号儿买卖》的文学史意义[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李伟民,廖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跨文化戏剧的改编与文化立场——邢云飞与莎士比亚的《铸情》[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徐榛(扬州大学文学院).东亚现代性场域下“狂人”的多种面向——兼论韩雪野对“狂人”形象的再书写[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张光芒(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南京百年文学史》与文学史写作的“地方路径”[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郭芷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殉情叙事传统在当代小说中的继承与裂变[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陈思广.编后语[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