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国华(北京大学中文系).败落的诗史——论鲁迅杂文的审美形式(之一)[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第1期
-
仲雷(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学院).知识制度与广东早期新诗的兴起[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第1期
-
袁联波1,罗江2(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述介”的限度与张力——论民国时期的话剧演出特刊[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第1期
-
李巍(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胡适的文学正宗说与白话文学史的重构[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第1期
-
马泰祥(西南大学文学院).矿区体验与胡风路线——重探路翎创作成长期[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第1期
-
殷鹏飞(清华大学中文系).《转变后的鲁迅》、“营救”鲁迅与北方革命[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第1期
-
王海晗(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旧梦”遭遇“现实”:周氏兄弟重启“第二维新之声”的历史脉络[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第1期
-
杨骥(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女作家入史与新文学史建构——1917-1949年新文学史写作的性别审视[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第1期
-
陈思广.编后语[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第1期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编辑部(《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编辑部).投稿须知[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