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晓芳,李山山,汪小康,李超,杨浩,崔春光,祁海霞(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秦巴山脉“4·23”区域性暴雨的若干异常特征[J].气象,2022,第3期
  • 许小峰(中国气象局).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国际社会合作的经历与启示[J].气象,2022,第3期
  • 罗义1,2,梁旭东1,王刚2,曹正2,文俊鹏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自适应尺度的雷达回波交叉相关跟踪算法研究[J].气象,2022,第3期
  • 孙芳1,周顺武1,王美蓉1,马淑俊2,周庶1,黄雨婧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资料同化研究与应用中心;拉萨市气象局).初夏东北移高原低涡活动特征[J].气象,2022,第3期
  • 瞿安祥1,2,麻素红1,2,张进1,2(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CMA-TYM混合En3DVar方案的设计和初步试验[J].气象,2022,第3期
  • 尤媛1,马学款1,李思腾2,关良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2021年12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22,第3期
  • 苏永彦1,2,刘黎平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S波段双偏振雷达和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中气旋识别结果对比[J].气象,2022,第2期
  • 邓国1,2,3,戴玲玲4,周玉淑5,6,陈静1,2,3,李红祺1,2,3,陈法敬1,2,3,王继志2(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气象中心;安徽省滁州市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CMA高分辨区域集合预报系统支撑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的评估分析[J].气象,2022,第2期
  • 杨璐1,宋林烨1,荆浩2,陈明轩1,曹伟华1,吴剑坤1(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台).复杂地形下高精度风场融合预报订正技术在冬奥会赛区风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气象,2022,第2期
  • 胡艺,符娇兰,陶亦为,李嘉睿,李晓兰(国家气象中心).冬奥会延庆赛区气象要素分布特征分析[J].气象,2022,第2期
  • 张亚妮1,符娇兰1,胡宁1,张英娟2(国家气象中心;北京市气候中心).华北中部平原地区一次降雪过程雪水比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2022,第2期
  • 慕瑞琪1,2,徐芬3,2,孙康远3,2,李峰4,王易1(江苏省气象台;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发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江苏台风龙卷环境条件与雷达关键特征分析[J].气象,2022,第2期
  • 李嘉睿1,符娇兰1,陶亦为1,张恒德1,李蓉2,董全1,胡艺1(国家气象中心;兰州中心气象台).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气温与风的特征分析[J].气象,2022,第2期
  • 柳龙生,许映龙(国家气象中心).秋季北印度洋超级气旋风暴年代际变化的成因分析[J].气象,2022,第2期
  • 谢超,饶晓琴,尤媛(国家气象中心).2021年1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22,第2期
  • 向淑君1,2,周筠珺1,3,邹书平4,杨哲4,曾勇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贵州省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黔西山区小槽触发类雹暴的诊断方法研究[J].气象,2022,第2期
  • 赵俊虎1,陈丽娟1,2,章大全1(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2021年夏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2022,第1期
  • 赵强1,2,陈小婷1,王楠1,2,彭力2,3(陕西省气象台;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灾害性天气研究与应用中心;陕西省铜川市气象局).副热带高压影响下陕西关中强对流发生的环境场特征及触发机制[J].气象,2022,第1期
  • 潘留杰1,2,薛春芳3,张宏芳4,高星星1,2,梁绵1,2,刘嘉慧敏1,2(陕西省气象台;陕西省气象局·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气象局;陕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基于卡尔曼动态频率的ECMWF降水预报订正[J].气象,2022,第1期
  • 朱万林1,2,李清泉1,2,王遵娅2,沈新勇1,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近60年中国冷空气过程的气候变率分析[J].气象,2022,第1期
  • 吕新刚1,高超1,鲁才学2,王健1,肖涛1(中国人民解放军94201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93117部队).对流温度的数值计算及热力对流云预报应用[J].气象,2022,第1期
  • 张小娟1,2,3,张诚忠2,齐大鹏4,黄钰1,3,朱文达4(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冰雹防控技术工程中心;贵州省气象台).雷达资料在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中的同化试验分析[J].气象,2022,第1期
  • 岳岩裕1,2,沈龙娇3,周悦2,柳草4,张灵1,范进进5(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武汉中心气象台;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武汉市军运会期间空气质量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J].气象,2022,第1期
  • 苏永玲1,2,李生辰3,胡垚1,张雪琦1,梅成红1(青海省气象台;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低涡切变影响下河湟谷地两类强降水环境条件及成因对比[J].气象,2022,第1期
  • 张华龙1,程正泉1,肖柳斯2,吴乃庚3,罗聪1(广东省气象台;广州市气象台;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集合百分位融合法在广东台风降水预报中的改进[J].气象,2022,第1期
  • 黄奕武,董林,刘达,陈博宇(国家气象中心).2021年10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