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杨仁庆1,董继元1,王雁茹1,刘宁2(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日均气温对兰州市支气管炎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J].气象,2023,第3期
  • 覃皓1,伍丽泉2,3,石怡宁4,5,刘乐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能量转化视角下一次引发冬季区域强对流的南支槽研究[J].气象,2023,第3期
  • 王秀明,俞小鼎,费海燕,刘晓玲,朱禾(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下击暴流形成机理及监测预警研究进展[J].气象,2023,第2期
  • 尉英华1,花家嘉2,王莹1,卢焕珍1(天津市气象台;河北雄安新区气象局).近11年天津冰雹统计特征及对流参数指标分析[J].气象,2023,第2期
  • 吴俞1,2,李玉梅1,2,李勋1,2,冯箫1,2,姜小云1,3(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气象台;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海南岛暖季区域数值模式降水精细化预报检验[J].气象,2023,第2期
  • 钱奇峰,毛冬艳(国家气象中心).2010—2019年ECWMF和NCEP集合模式对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性能评估[J].气象,2023,第2期
  • 蒲义良1,卢栩诗1,胡胜2,刘显通2,叶朗明1,张楚1,李晓惠3(广东省江门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台山市气象局).华南沿海一次暖区特大暴雨的对流特征和发展机制分析[J].气象,2023,第2期
  • 迟茜元,桂海林,王继康,尤媛(国家气象中心).2022年1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23,第2期
  • 蔡云萍1,罗昌荣2,陈赛1,王证帅1,吕巧谊3,黄澎1(厦门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厦门市气象局;厦门市海峡气象开发重点实验室).激光云高仪探测中国东南沿海云分布特征[J].气象,2023,第2期
  • 夏凡1,2,吴炜1,2,张乐坚3,文浩3(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基于S波段双偏振雷达融化层识别算法的研究[J].气象,2023,第2期
  • 杨世昆1,2,杨玲1,2,张雪芬3,陶法3,何平3,茆佳佳3,焦志敏3,徐文铎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基遥感联合反演大气边界层高度与ERA5再分析资料比对分析[J].气象,2023,第2期
  • 张鹏1,刘西川2,周则明2,宋堃2,杨平吕2(陆军工程大学教研保障中心;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基于微波链路的天气雷达降水场校准方法[J].气象,2023,第2期
  • 储海1,孙敏1,刘梦娟2,陈雷1,戴建华1,钟琦3,茅懋1(上海中心气象台;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长三角地区短时临近融合定量降水预报[J].气象,2023,第2期
  • 陈君芝,施晓晖,温敏(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ERA5再分析10 m风速数据在“两洋一海”的适用性分析[J].气象,2023,第1期
  • 章大全1,2,袁媛1,韩荣青1(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夏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2023,第1期
  • 孙继松(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与直线型对流大风相关的强风暴形态结构和热动力学过程[J].气象,2023,第1期
  • 渠鸿宇1,黄彬1,高拴柱1,钟海玲2,郭艳君2,刘达1(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2022年10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23,第1期
  • 吴涛,许冠宇,李双君,魏凡(武汉中心气象台).一次春季江淮气旋混合型对流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2023,第1期
  • 王瑞文1,2,王金成1,2,王丹1,2,陶亦为3,田伟红1,2(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气象中心).往返平飘式探空观测系统对CMA-MESO的影响研究[J].气象,2023,第1期
  • 许建明1,阎凤霞2,潘亮1,贺芳芳3,高伟1(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东滩大气颗粒物长期变化及影响源区分析[J].气象,2023,第1期
  • 丁净1,姚青1,郝囝2,刘敬乐3,蔡子颖1,韩素芹1(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南开大学大气环境与健康研究联合实验室;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市气象探测中心).湍流对天津颗粒物粒径谱分布的影响[J].气象,2023,第1期
  • 赵平伟1,杨力羽2,李斌1,尤文龙1,王佳妮1,史建武3,韦晶4(云南省临沧市气象局;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马里兰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地球系统科学跨学科研究中心).滇西南地区PM2.5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季节性增强的成因分析[J].气象,2023,第1期
  • 柯宗贤1,2,王东海1,2,3,曾智琳1,2,张春燕1,2,梁钊明4,张宇5(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澳门海岸带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环境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粤港澳大湾区下垫面对“5·22”极端强降水过程影响的研究[J].气象,2023,第1期
  • 丁伟宸1,2,刘勤亚3,4,张俊5,吴成志6,陈乃翀6,胡非1,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中气辉光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三捷(环境工程)咨询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不利气象条件下飞机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J].气象,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