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赵卫博1,2,李忠勤1,3,4,牟建新1,李宏亮1,2,杨淑静1,2,徐春海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基于OGGM模型的萨吾尔山冰川面积和储量预估[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王泰华,杨大文(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2001—2020年三江源冻土区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成倬鋆1,2,刘桂民1,王耀新1,母梅3,朱永基3,董文文3,牟翠翠3,马鹏1,李羽莹1,王莉1,吴晓东2(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温度对青藏高原热融湖塘沉积物甲烷产量的影响[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周伟1,2,曹鑫3,王科明1,肖洁芸1,王婷1,李浩然1,姬翠翠3(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光谱建模研究——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区为例[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李宇灏1,王根绪2,李阳1,宋春林2(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源多年冻土区河流溶解性有机碳的时空动态和同位素特征[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王冰泉1,2,3,冉有华1,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甘肃省遥感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机器学习的第三极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未来变化预测[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吴海银1,2,臧淑英1,2,王汉席1,2,马良1,2,伍昱飞1,2(哈尔滨师范大学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空间信息服务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寒区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冻融作用对兴安型多年冻土区森林腐殖层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陈文婷1,2,张鹏1,陈雪萍1,马旭1,张莲海1,3,吴青柏1,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磁共振冻融成冰过程动态分析联合实验室).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未冻水对冰晶体力学性质的影响[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王升第1,曹斌2,3,郝建盛4,孙文2,周志伟3(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新疆季节性积雪对地表温度的影响[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孙世威1,郭军明1,张强弓2,康世昌1,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表变化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多年冻土区土壤中汞的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谭湘蛟1,2,杨燕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积雪变化对地下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袁源1,2,李璐含1,2,胡伟2,3,左洪超1,马耀明2,1,3,4,5,6(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西藏珠穆朗玛特殊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中国科学院-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青藏高原土壤湿度-气候相互影响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肖倩雨1,2,周春霞1,2,刘勇1,2(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极地环境监测与公共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96—2021年格陵兰冰盖表面融化时空变化分析[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蔡佳欣1,何昱君1,王晓文1,2,刘国祥1,2(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联合时序InSAR和光学遥感解译的大雪山南段石冰川编目与分布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魏庆1,钟歆玥2,赵文宇3,张廷军3(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省遥感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三极和北极地区积雪水资源时空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陈聪1,彭小清1,2,李璇佳1,田伟伟1,杨光尚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祁连山冻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于观测数据的全球大气冻融指数变化研究[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李丽丽1,2,杜军3,李亚徽1,陈明坤1,万斌文1,王大为1(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2000—2020年祁连山冻土区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马致远1,蒋宗立1,刘时银2,3,上官冬辉3,王振峰1,张勇1,魏俊锋1(湖南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阿拉斯加特纳冰川近期跃动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周宇1,2,李国玉2,3,4,马巍2,3,4,金会军2,5,陈敦2,3,4,毛云程6,杜青松2,3,4(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大兴安岭冻土工程与环境观测研究站;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多年冻土区地质环境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土木工程学院寒区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石冰川形成机制、运动特征及水文效应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赵玉娇1,2,高坛光3,张玉兰1,康世昌1,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典型冰冻圈区域河流黑碳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刘浩,李志军,王庆凯,张丽敏,修苑人(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冰侧向融化速率的实验室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母梅1,2,牟翠翠1,3,2,刘和斌1,2,乔源1,2,谢宇琴1,2,张国飞1,2,贾睿1,2,王兴宇1,2(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兰州大学祁连山冻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半球热融湖塘分布及其甲烷排放潜力[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张轩文1,2,丁硕毅2,庞雪琪2,张祥2,刘乐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北极海冰融化与东亚春季降水量的联系[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丁永建1,2,3,4,吴晓东1,3,5,李向应6,7,秦甲1,王生霞8,杨建平1,苌亚平2,丁光熙1,5(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北大学陕西省地表过程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兰州财经大学).冰冻圈生态系统若干问题评述[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娄佩卿1,2,吴通华1,陈杰1,朱小凡1,吴晓东1,李韧1,谢昌卫1,胡国杰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高分遥感影像和集成机器学习的祁连山区融冻泥流识别研究[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李松1,2,王宁练1,2,郑奎1,2,宋瑶1,2(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系统与灾害研究院).三极雪冰中铅浓度变化及其污染来源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李志军1,富翔1,石立琼2,黄文峰3,4,李春江1(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天然冰热扩散系数反演辨识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张晨1,2,晋锐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甘肃省遥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融合主被动微波遥感的高分辨率地表冻融状态识别[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杨瑞敏,周茅先(兰州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院).1850—2100年北极阿拉斯加地区最大河冰厚度时空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王康1,2,牟翠翠3,彭小清3,郑雷4,曹斌5,贾朗6,何海龙6,朱杨1,王明珠1,许金龙1(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寒区在变热:暨述张廷军教授四十余载学术之路及贡献[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