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伟1,2,汪涛1,2,熊德发1,2,陈亮3,张海洋3,朱其志1,2(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三轴循环加卸载下砂岩声发射分形特征试验[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李碧雄,张治博,朱亚阁,刘星(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深地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废玻璃混凝土最优复掺方式及耐高温性能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刘威1,杨宗佶1,游勇1,黄栋1,聂勇1,张广泽2,徐正宣2,王栋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滑坡涌浪诱发冰湖溃决灾害链过程分析与模拟[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曹学鹏1,脱帅华1,2,张弓2,吴月玉2,张雨航1,2,樊豪1,赵睿英1,冯艳丽3(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电液一体化研究所;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西安航天时代精密机电有限公司).焊接机器人焊缝跟踪方法及路径规划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徐正宣1,2,刘建国2,吴金生3,冯涛2,陈明浩2,王彦东2,袁东2(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超深定向钻探技术在川藏铁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邓正定1,2,詹兴欣2,舒佳军2,杨石扣1,2,曹茂森1,2(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环境岩土与工程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冻融循环作用下危岩体稳定性劣化机制及敏感参数分析[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曹天杰1,2,余志坤1,2,祁韵妍1,2,杨睿1,2,张凤荣1,2,陈秀清3(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矿山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徐州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对抗样本集成防御[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宗梦繁1,2,李传勋3,吴文兵1,2,4,田乙1,2,梁荣柱1,2,梅国雄1,4(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浙江研究院;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堆载-电渗联合作用下双层地基1维固结解析解[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应三丛1,彭铃2(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川大学视觉合成图形图像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基于多视图并行的可配置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设计[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郝冬雪1,袁驰1,2,陈榕1,张新3,史旦达4,孔纲强5(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砂土中浅埋圆或螺旋形锚板上拔承载机理数值分析[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丁文峰1,2,韩昊宇1,2,3,王协康4,郭宜薇1,2,王一然1,2(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江勘测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信息熵理论的黄土高原小流域雨量站网优化[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张帅1,2,叶飞1,2,胡超1,2,郑双1,2,符文熹1,2(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单排水孔轴对称填充流场解析解[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全海燕,王涛,郑志清(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加性频域分解的生成对抗网络语音去混响[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李小军1,2,曹鑫雨1,唐柏赞3,邓小芳1(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华东交通大学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斜向肋格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抗震性能试验[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李松,焦楚杰,何松松,梁健,李宏宇(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CFRP约束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承载力的极限分析[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陈启刚1,王忠祥1,段炎冲2,钟强3,黄磊2,李丹勋2(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明渠瞬时床面切应力粒子图像测量技术[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工程科学与技术》编辑部(《工程科学与技术》编辑部).征稿简则[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2期
  • 肖先勇,郑子萱(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贡献、关键技术与挑战[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任世华1,2,谢亚辰3,焦小淼2,谢和平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科技支持中心;密歇根州立大学地理系;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特征及碳中和发展的技术途径[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张茹1,2,楼晨笛1,2,张泽天1,2,黄晓荣1,2,谢晶1,2,郝齐钧1,2,张岚斌1,2,李怡航1,2,刘小玲1,2(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碳中和背景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陈彬1,2,谢和平1,2,3,刘涛3,兰铖3,林魁武1,2,章远1,2(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广东省深地科学与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深圳市深部工程与绿色能源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碳中和背景下先进制氢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侯正猛1,2,熊鹰1,刘建华2,曹成3,方琰藜1,张瑞芹2,侯维岩2,汤建伟2(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地下能源系统研究所;郑州大学中德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河南省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技术路线和行动方案[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谢和平1,2,刘涛1,吴一凡1,王云鹏3,陈彬2,廖海龙1,2(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CO2的能源化利用技术进展与展望[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李琦1,2,刘桂臻1,李小春1,2,陈征澳1(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多维度视角下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代际演变与预设[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卢开放1,2,侯正猛2,3,孙伟1,2,张盛友1,2,方琰藜3,高通1,2(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省中–德蓝色矿山与特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地下能源系统研究所).云南省矿井抽水蓄能电站潜力评估与建设关键技术[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李小春1,2,梅开元1,2,蔡雨娜1,2,张力为1,2(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提高CO2封存强度的多层协同抽注技术[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方琰藜1,侯正猛1,2,岳也1,任利2,陈前均1,刘建锋2(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地下能源系统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一种应用于氢能产业一体化的新型多功能盐穴储氢库[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刘贺娟1,2,童荣琛1,2,侯正猛3,窦斌4,冒海军1,2,黄广谭1,2(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地下流体注采诱发地震综述及对深部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的影响[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 陈云良1,刘旻2,凡家异3,王晓东1,邹小林1(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学院;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重力储能发电现状、技术构想及关键问题[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