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葆萍,仁青草,桑国元,赵瞳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双师教学”模式下乡村教师能动性与教学专长的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孟伋,侯艳(湖北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UNESCO 教育领域技术创新战略》何以推倒重编 ——变化趋势、动因分析与有益经验[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郁晓华,战晓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教师评语知多少? ——探析文本后面的情感价值[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杨晓宏,李策(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影响力视角下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本质及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谭金波1,吴思思1,吴磊1,李艺2(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于行为序列的“专家—新手”结对编程话语互动模式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李璐(中央电化教育馆培训中心).区域智慧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运城智慧教育示范区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第二十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IFET2022)[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严富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阅读·悦读[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2018-2022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西北师范大学;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局;兰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2022 年全国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会议暨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通知[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郭胜男,吴永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社会角色理论视域下的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困厄、归因及澄明[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郭绍青,高海燕,华晓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互联网+”单元教学模式设计理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郝建江,郭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智能技术赋能精准教学的实现逻辑[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赵磊磊1,吴小凡1,赵可云2(江南大学教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责任伦理:教育人工智能风险治理的时代诉求[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冯友梅,王珊,王昕怡,周彤彤(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支持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计算思维描述框架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张涛1,张思2,高倩倩2,王佳慧1(河南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促进在线同伴互评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韩雪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大数据时代个性化学习的技术曲解、本源廓清与突围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罗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线教育资源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中的利用现状与优化[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鲍婷婷,陈丽,郑勤华,王怀波(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互联网+教育”领域本体可视化构建与结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王洪江,李作锟,廖晓玲,华秀莹(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在线自主学习行为何以表征元认知能力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及元分析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莫尉1,张屹1,付郧华2,林嘉3,林裕如1,高晗蕊1(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武汉市东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基于图形化交互资源的体验学习对小学生几何学习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杨彦军1,徐刚1,童慧2(南昌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智能学习环境中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深度学习监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靖东阁(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后人类时代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重塑、风险及其规避[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马云飞1,郑旭东2,刘慧1,赵冉1(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线索与自我解释策略影响视频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杨开城,毛逸青(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从教育工程学看教育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方海光1,孔新梅1,杜斌2,郑志宏1(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市东城区智慧教育研究中心).区域教育数据大脑:内涵、功能与实施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
(《电化教育研究》编辑部).关于规范《电化教育研究》通讯作者署名的说明[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