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朱永慧1,黄凌1,李瑜敏2,段炼3,王杨君1,MaggieChel Gee Ooi4,5,Andy Chan4,李莉1(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土木工程系;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中国露天生物质燃烧的温室气体排放及秸秆禁燃政策的协同减排效应[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彭子龙1,朱云1,袁颖枝1,方婷婷1,陈莺1,常旺1,曾建伟2(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典型石化企业排放空气质量影响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桂小亮1,余飞1,廖松地2,朱曼妮1,罗浩铭1,张立航2,刘俊文1,郑君瑜1(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基于10辆轻型汽油车的实际行驶与台架工况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凌文华1,郑江玲2,李云飞3,胡俊4,赵景开4,於建明4(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新昌分局;浙江天弈环境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甲苯、邻二甲苯和二氯甲烷混合气体降解菌群构建及其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金晓英1,2,杨露1,2,林强3,李恒1,2,陈祖亮1,2(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省污染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绿色合成纳米铁镍去除水中Cr(Ⅵ)的动力学及机理[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沈格1,2,刘洁1,2,王晓菊1,2,马俊俊1,2,牛建瑞1,2,刘春1,2,张瑞娜1,2(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膜电容去离子电极中导电剂类型及掺杂比对脱盐性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王彬斌1,于滨玮1,何锋1,李军1,王长智2,3,梅荣武2,3(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省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基于二价阳离子去除的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特性比较[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冯湘钰1,李玉琦1,牛志广1,2(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福州国际研究院).塑料供水管向自来水中释放邻苯二甲酸酯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李毅欧1,2,闫海鱼1,戎钇锰1,2,林晶3,薛雯1,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十条主要入海河流河口汞的形态分布特征与入海通量估算[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井晨1,2,单保庆2,3,李思敏1,张文强2(河北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夏季白洋淀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光学特性及其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白洁1,田凯1,麻晓梅1,尹心安1,贾鹏2,3,陈家琪1,赵彦伟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基于水体交换模拟的白洋淀围堤围埝拆除方案比选[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何琴1,2,李蕾1,赵小飞3,伍迪1,彭绪亚1(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酸化系统微生态特征的宏基因组学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陈嘉铭1,聂明华1,2,晏彩霞1,刘赟1,丁明军1,鞠民1(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鄱阳湖不同湿地植物生物炭衍生DOM的光谱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嘎毕拉1,2,罗维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不同配比农业废物堆肥过程中堆肥的阴阳离子和大分子对种子发芽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文金科1,王体健1,李蒙蒙1,谢旻1,李树1,庄炳亮1,吴冬玲2,李源昊2,李光明2(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濮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基于WRFDA-Chem的中国大气成分数据再分析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杨玥1,方梅萱1,王奕奕2,张宝锋2,毛景东3,林琦1(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欧道明大学化学与生化系).亚微米颗粒物和微米颗粒物中的铅在水稻叶片中的富集比较[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李美君,杜青平,罗宏威,钟钻佳,熊开容,许燕滨(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纳米氧化锌对大型溞肠道组织毒性效应及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毕耜静,陈元彩,胡勇有(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合成纳米钯强化反硝化选择性脱氮[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王显海1,2,谢周云1,王宇1,张妮1,谢晴帆1,徐佳杰1,杨国靖1(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Pb(Ⅱ)对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生物效应及其迁移转化机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熊鑫1,2,刘鹏1,2,王云燕1,2,唐佳1,2,唐溪1,2,唐崇俭1,2(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猪场废水脱氮的典型木质素降解中间产物反硝化性能[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尹茜艳1,2,文嘉1,2,薛壮壮1,2,杨翠莲1,2,李杨芳1,2,袁利1,2(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生物学与污染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不同pH值和O2条件下硝酸改性生物炭去除六价铬机理[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钟永铿,宋卫锋,杨佐毅,陈舒棋,仇一帆,白晓燕(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木质纤维素/火山灰基地聚合物表征及对Pb(Ⅱ)的吸附性能[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邓郁蓉1,欧阳卓智2,杨琛1,3,贺晓晗1,何春凤1(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环素在水体中的自然光解作用机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9期
  • 孙璐1,田文寿1,张文煜2,刘朝顺3,方春刚4(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云物理环境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上海周边地区海陆风特征及其对PM2.5和O3浓度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9期
  • 许欣祺1,2,3,苗圣杰1,2,3,张亮2,4,黎煜满1,2,3,范绍佳1,2,3(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省珠海生态环境监测站).基于激光雷达观测的珠海近地面与边界层上部臭氧污染成因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9期
  • 张璐1,2,宋桂英2,范凡3,吴昊4,邹逸航2,周志花2,张昕5,高韶勃6(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93719部队气象台;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2021年3月14-16日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诊断及沙尘污染输送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9期
  • 张盛华1,2,吕柏霖3,孙亚刚1,2,马莹1,康红勃1,郭飞刚2(西安市生态环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监测中心;西安市环境监测站).西安西南郊“夏防期”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9期
  • 陈明珠1,2,张林义1,2,岳正波1,2,潘鑫1,2,王绍平3,李伟3,罗长海3,刘兵4,王进1,2(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纳米矿物与污染控制安徽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南山矿业有限公司;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生态修复科技分公司).酸性矿山废水中锰氧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Mn2+的去除作用[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9期
  • 李清雪1,靳慧慧1,赵海萍1,孙健2(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家坝库区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及释放风险[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9期
  • 苏冰琴1,2,王鹏莺1,2,林昱廷3,彭娅娅1,温宇涛1,2,郭越1,2,李瑞1(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省市政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太原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非自由基活化过一硫酸盐氧化降解喹啉的反应机制及毒性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9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