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辛(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真实、不确定与相干性:始于现代主义艺术的量子思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李伟(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基于幻觉重构的电影创作[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徐璐(湖北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武汉大学艺术学院).电影作为产品:本雅明、社会心理与艺术民主化[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赵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字集热: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文字在场[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朱兆宇(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电影学系).新中国初期宽银幕影院建设,城市规划和社会主义都市文化——以北京和上海为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周方元(上海戏剧学院).后“螺丝钉精神”时代的机器、技术及工业想象——重探20世纪80年代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罗祎英(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系;佛山市艺术创作院).论中国早期电影心理学理论探索的三个阶段(1897—1949)[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高敬瑜(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方法论”转向的历史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邢祥虎(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看/被看:艺术史视阈下电影影像视觉性之诠辩[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5期
-
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中国新主流电影的“空间生产”与文化消费[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张李锐1,范志忠2(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主流电影的工业化制作与类型化叙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赵禹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系).论真人真事改编电影如何成为“真实”[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周安华(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银幕新“核心动作”与新主流电影的原色抒写[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段怡然(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西部电影英雄叙事的审美[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朱君(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改变与不变——21世纪10年代美国独立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魏梦雪(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21世纪以来拉美电影的数字化现象观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谢周浦(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数字技术作为电影陌生化手法:从感知现实主义到超真实[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陈琰娇,周雨尘(南开大学文学院).疫情中突围——2020年内地电影类图书盘点[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雷雯霨(天津师范大学).从翻译到改编,不止是语言模式的转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刘德濒(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荷尔蒙递质:让我们沉湎于电影故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钟瀚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从参与式吸引力到旁观式吸引力:基于中国电影视角的媒介考古——以《都市风光》与《西洋镜》为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王健(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影视艺术系).朝鲜电影产业的历史与现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郭勇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论艺术与艺术品的诠释学循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孙琳(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符号学知识溯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