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瑞,贾虎("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及向量自回归机器学习模型的水驱油藏产量预测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卢祥国1,曹豹1,谢坤1,曹伟佳1,刘义刚2,张云宝1,2,王晓燕1,3,张杰3(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所;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非均质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再认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金旭1,李国欣2,孟思炜1,王晓琦1,刘畅3,陶嘉平1,4,刘合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陆相页岩油可动用性微观综合评价[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钟原1,2,杨跃明3,文龙1,罗冰1,肖笛2,4,李明隆2,陈聪1,赵立可1,芦飞凡2,谭秀成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相古地理、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雷群1,胥云1,杨战伟1,才博1,王欣1,周朗2,刘会锋3,徐敏杰1,王丽伟1,李帅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超深油气储集层改造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刘占国1,张永庶2,宋光永1,李森明1,龙国徽2,赵健2,朱超1,王艳清1,宫清顺1,夏志远1(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咸化湖盆混积碳酸盐岩岩相特征与控储机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姜在兴,孔祥鑫,杨叶芃,张建国,张元福,王力,袁晓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陆相碳酸盐质细粒沉积岩及油气甜点多源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赵玉龙1,刘香禺1,张烈辉1,单保超2(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非常规天然气微尺度流动基础模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王磊1,2,3,刘英明4,王才志4,范宜仁1,2,3,巫振观1,2,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CNPC测井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水平井随钻电磁波测井实时正反演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许成元1,张敬逸1,康毅力1,徐锋2,3,林冲1,闫霄鹏1,经浩然1,商翔宇4(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裂缝封堵层结构形成与演化机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朱思南1,2,3,4,孙军昌3,4,魏国齐1,2,3,4,郑得文1,2,3,4,王皆明3,4,石磊3,4,刘先山3,4(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油气地下储库工程重点实验室).水侵气藏型储气库注采相渗滞后数值模拟修正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徐长贵,杨海风,王德英,赵弟江,王利良(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海域莱北低凸起新近系大面积高丰度岩性油藏形成条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刘翰林1,2,邱振1,徐黎明3,王凤琴4,童强5,蔺嘉昊6,尹帅4,王文强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三采气厂;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浅水三角洲砂体特征及厚层砂体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余一欣1,2,陶崇智3,史帅雨1,2,殷进垠3,邬长武3,刘静静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大西洋中段盆地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模拟[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张君龙1,2,胡明毅1,冯子辉2,李强2,何香香2,张斌2,闫博2,魏国齐3,朱光有3,张友4(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寒武系台缘丘滩体类型及与古地貌的关系[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郝宪杰1,2,3,4,魏英楠1,杨科4,5,苏健6,孙英峰1,朱广沛7,王少华8,陈海波1,孙卓文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共伴生能源精准开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大学工学院;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煤储集层起裂强度和损伤强度的各向异性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刘静1,2,夏军勇1,3,刘玺4,吴飞鹏1,2,蒲春生1,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志丹采油厂).人工地震波强化泡沫稳定性微观动力学模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陈华1,林畅松1,2,张忠民3,张德民3,李茗3,吴高奎3,朱奕璇3,徐海3,陆文明3,陈继华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中新统层序地层格架内重力流沉积体系特征、演化及其控制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卷首语[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石油勘探与开发》征稿简则[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张祥辉,张昌民,冯文杰,徐清海,朱锐,刘帅,黄若鑫(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干旱地区分支河流体系沉积特征分析——以疏勒河分支河流体系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4期
  • 王红岩1,2,施振生1,2,孙莎莎1,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生物地层及其储集层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5期
  • 张瑞,贾虎(“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水驱油藏产量预测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刘翰林,邱振,徐黎明,王凤琴,童强,蔺嘉昊,尹帅,王文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三采气厂;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2亚段浅水三角洲砂体特征及厚层砂体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 宋岩,罗群,姜振学,杨威,刘冬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中西部致密油富集机理及其主控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2期
  • 肖佃师1,高阳2,彭寿昌2,王猛1,王璟明1,卢双舫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吉木萨尔凹陷混积岩孔喉系统分类及控制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4期
  • 何治亮1,孙建芳2,郭攀红2,魏荷花2,吕心瑞2,韩科龙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碳酸盐岩储集层知识库构建方法及在缝洞型油藏地质建模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4期
  • 肖文联1,杨玉斌1,李闽1,李农2,尤靖茜3,赵金洲1,郑玲丽1,周克明2,任吉田1,王玥1(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鄂尔多斯盆地不同类型储集层水驱油动用特征实验[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4期
  • 韩文中1,2,赵贤正1,金凤鸣1,蒲秀刚1,陈世悦2,牟连刚1,张伟1,时战楠1,汪虎1(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沧东凹陷孔二段湖相页岩油甜点评价与勘探实践[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4期
  • 卢祥国,曹豹,谢坤,曹伟佳,刘义刚,张云宝(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研究院).非均质油藏聚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再认识及改善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