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婧雯1,马华隆1,马军1,胡梅雪2,李启浩2,陈胜2,宁添姝2,葛创新3,刘晰1,肖丽2,4,庄林2,3,张熠霄1,陈立桅1(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物质科学原位中心;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化学电源材料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武汉大学索维奇国际分子科学研究中心).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的表面锥形阵列结构提升燃料电池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2期
  • 文永涛1,2,李静1,高晓峰3,田聪聪1,朱昊3,余国木1,张晓俐4,Hyesung Park5,黄福志1,2(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佛山分中心佛山仙湖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e School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Devices Engineering,Perovtronics Research Center, Low Dimensional Carbon Materials Center, 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Ulsan 44919, Republic of Korea).控制碘化铅形貌两步连续刮涂法大面积制备甲脒基钙钛矿薄膜[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2期
  • 尉瑞芳1,2,李东峰2,3,尹恒2,王秀丽2,李灿1,2,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秒时间分辨的工况电化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量系统[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2期
  • 韦天然1,张书胜2,刘倩3,邱园4,罗俊4,5,刘熙俊1(广西大学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成都大学高等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天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富氧空位的非晶氧化铜高选择性电催化还原CO2制乙烯[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2期
  • 滕浩天1,2,王文涛1,2,韩晓峰1,2,郝翔3,杨瑞枝1,2,田景华1,2,4(苏州大学能源学院能源与材料创新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江苏省先进碳材料与可穿戴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科技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柔性锌-空气电池进展与展望[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1期
  • 吴明亮1,章烨晖1,付战照1,吕之阳2,李强1,王金兰1(东南大学物理学院;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省微纳生物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原子尺度钴基氮碳催化剂对析氧反应的构效关系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1期
  • 朱迎迎1,王勇1,徐淼2,吴勇民2,汤卫平2,朱地3,何雨石1,马紫峰1,李林森1,4(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空间电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追踪锂金属负极的压力与形貌变化[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1期
  • 王晨璐1,宿素玲2,任宁3,张建军1(河北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邯郸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河北省杂环化合物重点实验室).卤代芳香族羧酸与含氮配体合成镧系配合物的结构、热化学和荧光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1期
  • 李晓慧1,2,李晓东3,孙全虎4,5,何建江4,杨泽4,肖金冲1,黄长水3,4(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石墨炔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1期
  • 刘若娟1,2,刘冰之2,3,孙靖宇2,3,刘忠范1,2,3(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苏州大学能源学院苏州大学能源与材料创新研究院苏州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气相助剂辅助绝缘衬底上石墨烯生长:现状与展望[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1期
  • 庄必浩1,2,靳子骢1,2,田德华3,4,朱遂意1,2,曾琳茜1,2,范建东1,2,4,娄在祝3,4,李闻哲1,2(暨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暨南大学新型半导体与器件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4-HBA)SbX5·H2O 类钙钛矿单晶及其卤素结构对发光特性的调控[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1期
  • 徐冰君(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甲烷气相选择氧化反应硼基催化剂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1期
  • 胡征(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超薄共轭微孔纳米片中单催化位点电子态调控及其高效催化二氧化碳环加成[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1期
  • 孙世刚(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自组装单分子层在电池中的应用展望[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1期
  • 徐冰君(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环状碳正离子-芳烃 π相互作用及其对甲醇制烃类反应中催化剂失活的作用机制[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1期
  • 杨金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金属离子诱导的G-四链体凝胶体系的基本性质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1期
  • 田中群(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框架诱导组装策略[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1期
  • 刘志成1,伊晓东2,高飞雪2,谢在库3,韩布兴4,孙予罕5,何鸣元6,杨俊林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能源转化技术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绿色碳科学:双碳目标下的科学基础——第292期“双清论坛”学术综述[J].物理化学学报,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