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芳娣1,刘丽君1,马骊1,牛早霞1,孙柏林1,徐佳1,杨雯昕1,刘博1,蒲媛媛1,武军艳1,方彦1,李学才1,沈金雄2,孙万仓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低温胁迫下甘蓝型冬油菜BnYUCCA8基因差异表达及内源生长素含量变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3期
-
柴乖强1,2,秦媛媛1,康雨欣1,黄凡1,段义忠1,2,亢福仁1,2(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油莎豆抗旱基因CeDREB2.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3期
-
黄金文1,杨成存1,韩凡香2,包正育1,柴守玺1,程宏波3,马建涛1,黄彩霞4,逄蕾1,常磊1(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马铃薯叶片抗氧化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3期
-
王亚许1,2,吕娟2,左惠强3,高辉2,屈艳萍2,苏志诚2,尹建明3(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东北三省春玉米旱灾动态风险评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3期
-
耿令新,卢富运,孙成龙,左杰文,李洋,王恒一(河南科技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横轴流燕麦柔性脱粒分离装置设计与试验[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3期
-
张绍武,胡田田,陈绍民,李鸿祥,章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滴灌技术参数及施肥周期对苹果根区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3期
-
巩倩1,2,吴建国1,王立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气候变化对河北坝上不留茬农田土壤风蚀扬尘排放速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3期
-
李占斌(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新发展理念对接“一带一路” ——评《全球空间与“一带一路”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3期
-
吴晓斌,何一哲,翟惠平,邢旭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3期
-
于菲,赵硕,赵影,汪勇,范益恺,孟庆峰(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土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王永栋1,武均1,2,蔡立群1,2,3,张仁陟1,2,3(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秸秆还田量对陇中旱作麦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程少波1,杨巽喆1,邹丽1,吴丹丹1,2,陆佳乐3,2,周永红1,2,张海琴3,2(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3份多花黑麦草萌发期抗旱性评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王凯博1,陈怡平1,郑太波2,魏蓉3,孙琦3,李媛2,上官周平4,张永旺5(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施肥、起垄和品种对黄土高原新造耕地马铃薯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李瑞雅1,2,孙敏1,2,任爱霞1,2,林文1,2,秦基伟1,2,李蕾1,2,卢鹏飞1,2,高志强1,2(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耕作模式和播种方式对旱地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彭晓伟1,张爱军1,2,杨晓楠1,王楠3,赵丽4(河北农业大学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山区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谷子叶绿素含量高光谱特征分析及其反演模型构建[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张志刚1,2,李斌3,史开奇3,杨建军4,王和平4,李宏1,石海燕4(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伊犁州林木良种繁育试验中心;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林木资源与利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伊犁地区5个引种白蜡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蒋希瑶,牛宁,崔洪鑫,魏少伟,熊航,刘慧英,刁明(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特色果蔬栽培生理与种质资源利用兵团重点实验室).叶面喷施褪黑素对NaHCO3胁迫下番茄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赵蕊1,毛涛1,秦嘉海2(张掖市耕地质量建设管理站;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有机物料组合肥还田对耕地质量及甜菜品质和效益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屈洋1,马雯1,王可珍1,高小丽2,冯佰利2,王宝梅1(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种植方式和密度对谷子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张邦彦1,何文寿1,李惠霞1,陈彦云2,何进宇3(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粉垄与覆膜对宁南旱区土壤物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田剑锋1,石林榕1,杨小平1,陈垣2,柏永祥1,臧金1(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参种子的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与试验验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王佳旭,张飞,王艳秋,邹剑秋,朱凯,张志鹏,卢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外源生长调节剂对高粱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张雨珊,杨恒山,葛选良,刘晶,孟繁昊,张明伟,郭子赫(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密种植下浅埋滴灌水氮减量对玉米根、冠物质分配与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刘祥,周洁,邓金华,叶爱萍,郑玺,张立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蚯蚓粪与化肥配施对红小豆生长与品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薛新伟1,2,杨恒山1,张瑞富1(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中心;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不同灌溉模式对西辽河平原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刘志平,周怀平,解文艳,杨振兴,马晓楠,胡雪纯(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筹)).长期氮磷配施对褐土细菌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张洋,马英杰(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干旱绿洲区微喷灌枣园蒸散量时空尺度转换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
陈思名1,霍艾迪1,2,张丹3,陈四宾1,赵志欣1,陈建1(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典型脆弱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以陇东黄土塬区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