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胡航1,2,杨旸3(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卓越教学中心;西南大学学习教学与智能化研究中心;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多模态数据分析视阈下深度学习评价路径与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2期
  • 崔智斌,涂艳(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社会化问答社区在线学习者知识贡献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2期
  • 陈媛(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老年闲暇教育的生命价值营造及发展进路[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2期
  • 王福胜(上海交通大学).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组织变革理论视域下的阶段、方向与关系[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2期
  • 张志祯1,徐雪迎1,李英杰2,吕雅楠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智能时代教师学习的十大难题[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2期
  • 王英1,杨现民2,李怡斐2,王亚如2,王娟2(宿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我国教育政务数据开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2期
  • 陈琳1,姜蓉2,毛文秀2,文燕银2,张高飞2(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中国教育信息化起点与发展阶段论[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1期
  • 刘晓1,刘铭心2(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化转型与劳动者技能培训:域外视野与现实镜鉴[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1期
  • 王宇1,汪琼2(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1期
  • 郭玉娟,陈丽(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如何设计问题支架促进深度联通* ——基于问题支架类型与交互深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1期
  • 田伟1,杨丽萍1,辛涛1,张生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网络平台部).科技赋能教育监测与评价:现状与前瞻[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1期
  • 胡小勇,曹宇星,陈孝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信息技术赋能混合式研修范式优化:教师集体效能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1期
  • 冷静1,路晓旭1,宋金阳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大学生在线知识建构行为及序列模式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1期
  • 斯图尔特·哈泽,丽莎·玛丽·布拉斯科1,肖俊洪2(Learnlife Home Hub;汕头开放大学).自我决定学习教育学:原则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1期
  • 窦营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在线考试与传统考试成绩等效性研究 ——基于2000—2020年国际实证研究的元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1期
  • 侯松岩1,吴峰2(国家开放大学国际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澳大利亚远程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及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